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徐贵娟:把案子办到田间地头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5月07日A03

日期:05-07
字号:
版面:第A03版:人物·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涟水县检察院,有这样一位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检察官——徐贵娟。她从案管到第五检察部,岗位几经变换,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如一。她先后荣获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优秀办案能手、淮安市劳动模范、淮安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入选全市检察业务专家、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人才库首批成员,所办案件多次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

善用大数据

助力排查安全隐患

2024年初,“益心为公”志愿者反映涟水某路口事故频发,徐贵娟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并非个例。她带领办案组调取全县近三年交通事故记录,利用大数据模型绘制高风险地图,锁定多个事故多发路口。随后,她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完成有关路口的综合改造,增设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牌,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而早在2017年,徐贵娟就凭借大数据洞察问题的能力崭露头角。当时,她在案管部门任职,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引起了她的注意。她通过案管业务系统,调取了2014-2017年内全部类似案件信息。根据统计分析的情况,撰写了专项报告《特种行业无证操作导致重大责任事故多发亟需引起重视》,该报告被层层上报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最高检的推动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调研组赶赴淮安进行调研,促进了重大责任事故领域的严格执法。

她也因此荣获2017年度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工作特别奖,并于2018年受邀在全省检察机关课堂上,就如何盘活利用大数据,为案管条线的干警们授课并展开交流。

迎难而上

推动打响蚯蚓保卫战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办案,一定要走出去,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老百姓中间去。”这是徐贵娟一直坚守的信条。

2022年4月,一则电捕野生蚯蚓公益诉讼案的线索便是徐贵娟在下乡途中偶然发现的,进一步走访调查后,发现多地出现了电捕蚯蚓现象。

然而,电捕蚯蚓的行为不仅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还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生长。但徐贵娟翻遍了法律条文,都没有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

“既然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那就想想别的办法。”她另辟蹊径从保护自然资源和动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向当地五个行政监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涟水县因此出台了《关于禁止非法捕捉、收购或加工野生蚯蚓的通告》。

该案还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来到涟水,对野生蚯蚓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助推把野生蚯蚓纳入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范围,将“严厉打击电捕蚯蚓”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该案入选江苏省检察名案录、江苏省保护耕地参考性案例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执着较真

确保灌溉渠畅通无阻

对于徐贵娟和她的团队来说,定期下乡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2021年4月下旬,涟水县检察院接到了一通求助电话。村民反映,当地多处防渗渠漏水现象严重。徐贵娟深知,防渗渠的损坏不仅影响农田灌溉,更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为准确了解防渗渠的受损情况,徐贵娟特意挑选了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来到田间。她发现,十多年前修建的防渗渠完好无损,但新修的防渗渠却在投入使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损坏。

走访调查后,她发现渠体损坏的背后透露出施工质量和行政治理问题。徐贵娟立刻向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敦促相关单位对损坏的防渗渠进行质量检测,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检修或重建。直到防渗渠经过专业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她才放了心。该案被省检察院评为服务农业现代化典型案例。

徐贵娟的日常工作并不总是充满惊心动魄的案件,更多的时候,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只要心中有人民,就一定能做好这份事业。我将继续用自己的力量守沃土膏田无恙,护万家灯火长明。”徐贵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