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公轩
本报记者 孙浩然
五月徐州,阳光明媚,“彭城七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轻松愉悦。今年的“五一”假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旅游和探亲的双重客流高峰。徐州公安超前谋划、多措并举,通过科学布警、显性用警、精准施策,严密社会治安防控,深化交通安全管理,全力防范化解风险,为广大群众营造了平安祥和的节日环境,交出一份合格的安保答卷。
智慧交管,畅通城市脉络
5月1日6时,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泉山大队七中队队长袁春雨就已经站到云龙湖音乐厅路口的执勤岗位上。他一边整理着反光背心,一边通过电台与指挥中心沟通。
“根据预测分析,‘五一’期间徐州市人流量、车流量剧增,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压力空前。”袁春雨介绍,为此,每个重点区域都制定“一路一点一策”的个性化疏导方案,紧盯中心商圈、繁华闹市、夜经济活跃路段等,全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为群众出行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据了解,全市交警共设63个核心岗、日均出动警力800人次,加大对重点时段、易堵节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的巡逻频次和力度,全力以赴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博微信、手机短信以及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LED显示屏等,高频次发布实时路况和安全提示信息,引导驾乘人员及时避开拥堵路段。
高速公路的通行保障同样牵动人心。5月2日10时许,无人机巡查至G2513古黄河服务区附近时,发现一辆货车因故障停在应急车道,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立即调度附近巡逻民警前往处置,仅用10分钟就完成救援和交通恢复。
“高速上,时间就是安全,快处快撤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二次事故风险。”高速一大队大队长杨帆紧盯着监控大屏。为应对假期车流量激增,大队采取“空中+地面”立体巡查模式,实时监控高速公路易拥堵路段、收费站、枢纽区域等关键点的交通状况,及时发现车辆拥堵、事故、突发情况等点位,迅速反馈给大队二级指挥室,确保最快速度处置。
立体巡防,织就城市安全网
祈福纳祥,钟声回荡,徐州千年古刹宝莲寺的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经开区分局民警早早守护在景点附近,警灯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闪烁,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拍照的游客,请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照看好老人和小孩!”东环派出所副所长王运生一边巡逻,一边用便携喇叭反复提醒游客。他的对讲机突然响起:“通天阁附近有儿童走失警情,请立即处置。”王运生当即带领队员赶赴现场,发现一名5岁的小女孩正在哭泣。通过耐心询问和广播寻人,10分钟后找到焦急万分的母亲。
针对假期大客流、大车流、大型活动和热门景区、网红打卡点等人员密集场所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徐州市公安局执行社会面高等级巡防勤务,全警动员、整体联动,科学设置“值守点”和“必巡线”,严格落实“1、3、5分钟”快反机制,全面加强中心商圈、人流密集地、交通枢纽、主次干道等重点部位武装巡逻和居民小区、后街背巷的巡逻防范工作。
“我们科学划分了82条派出所必巡线和37条警务站巡线,定人定岗定责、增加巡逻频次,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在一线,提高群众安全感。”徐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防指挥中心副主任孙东帅介绍,全面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快反处突、应急值守、服务救助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公安机关动态治安掌控力。
据统计,假日期间,徐州全市日均出动巡防警力2080余人次,警车220余辆次,24小时不间断巡逻,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切实织密治安防控网,确保全市持续平安稳定。
暖心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假期的徐州,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人心的故事,不仅用“楚韵汉风”的厚重文化征服游客,更以“人间烟火”的温馨服务圈粉无数。
“当时吓坏了,幸好有警察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他们!”5月1日下午,来自山东潍坊的64岁游客赵先生在富国街游玩时突发心脏病晕倒。危急时刻,泉山分局夹河派出所与交警支队泉山大队迅速联动,第一时间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赵先生转危为安,亲友们对徐州民警的及时救助表达了深深感谢。
同样来徐游玩的张女士也深有感触:“这个假期,让我深深感受到徐州这座城市的温暖!”张女士的孩子在宝莲寺景区玩耍时不慎摔倒受伤,由于创面较大需要立即缝针处理。在附近执勤的经开区分局大庙派出所民警盛丹醒立即驾警车将受伤男孩及家属护送至医院,孩子得到妥善治疗。
5月2日傍晚,云龙分局大龙湖派出所民警陈清发现,在地铁2号线新城区东站A3号出口,有位老人独自徘徊疑似迷路。陈清及时了解到老人外出散步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经过多方查询,最终联系上老人的儿子。电话那头,老人的儿子焦急地表示无法立即赶回。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陈清驱车将他平安送回家中。
“假期景区人流量大,老人、孩子走失情况时有发生。”鼓楼分局九里派出所民警张墨林说,假期在欧乐堡海洋世界景区,先后有多名儿童与家长走散后急得直哭,执勤民警们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广播寻人、查看监控全力寻找,最终都成功联系上了心急如焚的家长,让孩子们平安回到亲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