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蔡瑞永 李明翔
本报记者 孙浩然
年少不狂、思维缜密,是年轻的“刑侦利剑”;稚肩不弱、解民所忧,是群众的“贴心管家”;韶龄不负、文武兼备,是优秀的“青春之星”。他以奔跑的姿态,拼搏的状态、沉稳的心态,在工作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干出成效,赢得了领导及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就是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白马湖派出所一级警员陈诚,工作以来获评个人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共青团员、执法标兵。
从“新”到“精”
实干锤炼成就蜕变之路
2021年11月,陈诚被分配到白马湖派出所。为了尽快熟知办案业务,他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在桩桩件件的警情案件中默默耕耘,扎实苦练基本功;在业余时间翻阅各类案件卷宗,归纳掌握不同类型案件的侦破思路和工作方向;面对复杂的黄赌案件时,坚持“查末端、追源头、斩链条、端窝点”的工作理念,抽丝剥茧、扩线深挖,以强大的破案攻势震慑违法犯罪。
2024年夏天,白马湖派出所接到多名家长报警称被人以帮助孩子升学为由诈骗,陈诚主动挑起重任,充当“多面手”,调查取证、蹲点守候、侦查审讯,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在连续加班加点10多天后,将嫌疑人抓获并成功突破口供,为群众挽回了损失。
他曾连轴运转推进辖区突出违法犯罪打击工作,曾昼夜兼程驱车数千里追击罪犯,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3年多来,陈诚就是以这样的硬核作息表,交出了优异成绩,破获各类民生小案30余起,为群众挽回损失10余万元。
从“大”到“小”
事事上心时刻温暖民心
陈诚虽然从警时间不长,但处理问题果断老练、细致周全,在矛盾调解中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不偏不倚,既维护当事人利益,又给足当事人“面子”,让矛盾顺风而解。
2024年9月,滕庄居委会前庄组两位村民因为土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报警,两位村民为邻居,因为地界问题已经积怨近十年之久。陈诚了解情况后,先稳住双方情绪,再带领双方实地走访,查看地下暗桩和土地底册,又请来村委会工作人员重新划分地界,最后双方握手言和。事后当事人夸赞:“陈警官虽然年轻但做事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2024年6月的一个下午,市民吉先生报警,称其车内财物被盗,由于吉先生从事律师工作,手机内包含大量客户隐私,因此十分焦急。接警后陈诚第一时间开展侦查工作,仅用18小时就将嫌疑人抓获归案,并将被盗物品归还吉先生。为表感谢,次日吉先生送来了锦旗。
从警3年多来,陈诚坚持执法为民,心细如发,先后收到2面锦旗。一声声感谢,一面面锦旗,见证了陈诚不断成长的足迹,也见证了他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
从“短”到“长”
细心暖心做好贴心管家
日常接处警中,陈诚对自己提出了“长短结合”的要求:处理警情要用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高的效率,而一些特殊警情,他会长时间、常态化关注,绝不“一处了之”。
2023年3月,辖区群众报警称一名老人被困在排水渠内无法动弹。陈诚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发现老人被困在排水渠的淤泥内,携带的救援绳索无法够及。陈诚立即顶着寒风脱下衣物,徒步翻到排水渠内,趟到厚厚的淤泥中,一点一点将老人朝上扶出,最终老人平安脱险。
“作为人民警察,我们要让老百姓在每一起警情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2024年3月,大雨倾盆,陈诚接到群众电话求助,称自己驾驶三轮车陷在土里,腿部有疾病无法行走。陈诚立即驾驶警车前往寻找,到附近时路面泥泞警车无法继续朝前行驶,陈诚又下车步行开展搜寻。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寻找,陈诚最终找到了被困多时的老人,确认老人身体没有大碍后,便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