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钰: 从青涩警花到社区“主心骨”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30日A07
日期:04-30
本报通讯员 郁智多
“小朱啊,我家楼上漏水的事多亏你和姑娘们调解!”“闺女,上次你教的防骗口诀我背得可熟了!”……跟着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南区派出所社区民警朱钰走进辖区,总能看到居民们热情地围着她唠家常。“我们有问题、有困难都爱找朱警官,她总有好办法!”
范围广、人口多、人员杂——这是朱钰刚成为红庄社区民警时面临的考验。面对千头万绪的基层治理难题,她没有退缩,每天揣着笔记本就一头扎进社区,靠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亲切热忱的待人态度融入居民身边,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
在日常走访中她敏锐发现,社区里退休阿姨熟悉街坊、全职宝妈热心细致、治安积极分子责任感强,这些力量若能凝聚起来,将成为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社区治理不能靠单打独斗,要让群众成为平安建设的‘合伙人’。”朱钰想出了这个“金点子”。
对此,她创新深化“2+N+X”服务模式,以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为核心,联动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广泛吸纳居民志愿者,组建起一支45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这支以女性为主的队伍迅速展现出独特优势:调解邻里纠纷时,几句吴侬软语便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排查消防隐患时,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老化都逃不过她们的“火眼金睛”。志愿者李阿姨说:“朱警官教会我们,平安不是喊出来的,是大家手拉手护出来的。”
朱钰的“金点子”往往诞生于日常警务工作中。一次,朱钰遇到一对因琐事闹离婚的夫妻,双方在警务室吵得面红耳赤。
初次调解失败后,她并未放弃,而是提笔写下了一封特殊的“家书”:“张大哥、李姐:见字如面。昨天听到你们回忆恋爱时冒着大雨送伞的故事,我特别感动。婚姻像一棵树,风雨来时更要紧紧相拥……”
这封以社区民警口吻书写的信,没有刻板说教,只有充满人情味的劝解。
当事人读后沉默良久,第二天主动找到朱钰:“朱警官,您的话说到我们心坎里了。”最终,夫妻俩重归于好,“一封家书”调解法也迅速在社区推广。她累计调处纠纷116起,化解率高达98.6%。
朱钰不仅用创新十足的“金点子”打破传统警务的刻板印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活动。
她巧妙化用姓氏谐音,自学自编自导《知梧小课堂》微视频,覆盖安全宣传、反诈普法方方面面,内容生动有趣,阅读点赞数屡屡破万;她带领青年民辅警组建“反诈能手”团队,联合寄递业单位成立“反诈联盟”,把刷单诈骗、养老陷阱编成脱口秀、情景剧,让反诈宣传“活”起来;她还在200多个居民群开通24小时反诈咨询渠道,每天在朋友圈发布“反诈日历”,社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