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李路 沈卓琪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正经历着经济腾飞与乡镇转型的双重蝶变。面对工业、生活、旅游组团交织的复杂交通态势,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七都交警部门紧扣“精致更新”理念,以绣花功夫推进道路交通治理,用“一点一策”的精准举措,交出了一份事故下降、民生改善、企业增效的亮眼答卷。
精治交通“脉络”
织密安全防护网
作为连接苏浙两省的交通主要通道,七都镇吴越路日均车流量大,大型物流车辆与居民出行需求交织。为进一步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七都交警经过前期的调研及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吴越路虹桥路、长桥村村道两个路口采取设置联动信号灯的方式,既满足了通行效率又保障了两个路口的交通安全,消除了交通隐患。
“以前货车随意掉头,过马路都提心吊胆,现在装上了护栏,画了人行横道,我们过马路就更放心了。”长桥村村民王某指着新装的隔离护栏及路口的人行横道感慨道。针对排查出的中央隔离护栏缺失,路口渠化不合理、路口照明缺失、标志标线缺失等问题,七都交警部门逐一制定方案、逐点进行整改,2024年以来对9处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并事故多发的点位及全段中央隔离护栏缺失、监控不足的问题开展整治。整治完成以来,路段交通秩序明显提升,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亡人交通事故“零发生”。
“我们计划加大投入力度,从重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范化设置、事故黑点治理、新增信号灯、新增主路预警科技设施等10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助力辖区道路通行环境持续改善。”七都交警中队中队长张文杰表示。
精准服务“滴灌”
激活发展新动能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更是民生改善的“生命线”。2024年,七都交警部门通过一次次贴心服务,让交通红利转化为发展活力与民生温度。
去年6月以来,七都交警部门积极回应企业、群众需求,以“绣花”功夫对亨通光电产业园1号门路口进行重新规划。经过规划、施工建设以及调试,该处设置了可变车道,并于202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上下班高峰交通压力,受到企业职工的一致好评。此外,七都交警部门还在西环路沿线设置货车临停区域,解决周边企业货车临时停靠需求。
在七都建设、交警等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西环路旁一片占地约38亩的货运停车场也已投入使用,大大缓解货车等待装卸货物时的车辆停放问题,减少因货车占道停车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为周边重点企业发展带来便利。目前,交警部门与企业共建的“货运驿站”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建成后,该驿站将为往来货车司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供相关服务。
去年以来,七都镇交警部门积极参与全镇城乡精致更新行动,与建设、交通运输部门协同合作,在七都邻里中心、七都公园等项目投用前,提前开展交通影响评估,通过模拟交通流,科学规划“地下停车场+地面接驳系统”的交通网络,对周边道路实施“机非物理隔离”等方式,助力提升公园、商业综合体等民生项目周边交通安全水平。
“我们还组建了铁骑巡逻队,对全镇重点路段进行高密度、网格化的巡逻。”张文杰介绍,在巡逻过程中,铁骑能主动发现事故和拥堵,将警情处理前置,保障道路通畅有序、护航市民安全出行。同时,铁骑巡逻队还能在第一时间对接企业、群众需求,搜集相关意见建议,助力全镇道路交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精心培育“生态”
让交通文明深入人心
近年来,七都交警部门分析数据发现,去年发生的亡人交通事故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达83.33%。经过调查,这些悲剧的发生大多与老年人反应迟缓、安全意识差、交通安全常识不足等原因有关。为此,七都交警部门积极构建老年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去年国庆期间,我们就在吴溇老街举办了‘听评弹、品香茗、话安全’特色宣传活动,通过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听曲喝茶’的方式,让老人们‘坐下来、慢下来、仔细学’,提升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七都交警中队副中队长任玉龙说道。
像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宣传方式,七都交警部门还有诸多探索:将交通安全事故制作成短视频,在各村(社区)宣传电子屏滚动播放,同时联合村(社区)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以更直观的方式让村民、特别是村内老人深刻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组建“交通宣讲团”,将交通文明安全宣传送入校园、送入企业,以“小手拉大手”“家属多叮嘱”的方式,间接向全镇老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经过多维度、多方面的宣传,辖区内居民交通安全出行意识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七都镇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同比下降42.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