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鹏 徐进
改造完成3处数字化交警中队建设,属地交通事故总量下降18.5%,伤亡人数下降10.5%,现场执法效率提升33%,群众出行安全感、满意度及交通守法率持续稳步上升。
近年来,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交警大队在打造实战型交通指挥中心、深化交巡业务融合改革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数字化交警中队建设,用新理念、新装备、新机制提升战斗力,有效提升了警务效能,为交通管理插上了“智慧之翼”。
建设数字化中队
构建“情指行”警务运行新体系
“以往清明假期撞上‘烟花三月’,总要担心‘行路难’,但这两年明显感觉道路畅通了不少,出行体验更优了。”清明假期首日,家住江都的陈先生感慨道。
早在假期来临前,“江都公安交巡融合平台”便推送信息、发出了堵情预警,相关中队迅速跟进研判,科学调整警力部署,确保交通安全顺畅。
这是江都交警大队近年来坚持数字赋能、精管善治的理念,按照“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的要求,牵引数字化中队建设,做好“三个统一”的一个生动实践。
统一岗位设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系统应用,江都交警大队以中队勤务指挥室为“大脑”,设指挥长、勤务调度、情报信息、质态监管、支撑保障五个岗位,以大队交通指挥实战中心、中队勤务指挥室为“中枢”,构建大队、中队“情指行”一体、“研交督办结”闭环的警务运行机制。将勤务指挥室、值班室、案管室一体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值班接处警和执法监管等日常工作,
在系统应用方面,“江都公安交巡融合平台”开发交巡融合、治安防控、早晚高峰、节假日、重大安保、恶劣天气6个专题应用,对接新警综平台、百度地图,接入4G执法记录仪等各类警务资源,实现警情、堵情、灾情自动预警、自动定位以及可视化、扁平化、精准化指挥调度。
依托信息化装备
打造基层交管警务新生态
“我是徐再翔,现已对事故拍照取证,请摆放好事故警示标志,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警力马上到达现场……”
4月2日,江都交警大队大桥中队在利用无人机巡逻时发现一起轻微交通事故,立即对当事人进行了“空中喊话”。
这样的“空中巡航”,在江都已成为工作日常。近年来,江都交警大队以科技信息化装备赋能实战,挖掘现有警力的“管理潜力”,加快警航战队、智慧铁骑、作战单元等建设,实现基层中队管理效能转型升级。
据了解,江都交警大队为基层中队各布建一套无人机固定方舱和一架小型无人机,专用于辖区国省道干线公路空中巡航,进一步增强事故多发路段、多发时段的巡防管控,提升动态预警防范能力,同时广泛应用于拥堵路段喊话提醒、国省道货车违停抓拍以及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取证等多种场景。
他们在现有警用摩托车上加装铁骑智能执法系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抓拍违停车辆、自动识别嫌疑车辆,同时接入“江都公安交巡融合平台”,民警可在铁骑APP上签收警情指令、接受指挥调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应急反应能力。以铁骑队、警航队为新载体,对中队警力重新编组,推进中队最小指挥单元、最小研判单元、最小治堵单元建设。作战单元内部既有分工、更有协同,借助数智化装备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警务效能。
借力“交所格”融合
形成农村事故预防新格局
“李大爷,骑电动车得带上头盔,这也是为了您的安全,下次可别再忘了……”
3月27日,江都3名网格员身着印有“巡防”字样的执勤背心,在交警的指导下在多路段同时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重点针对违法载人、不戴安全头盔、非标车上路等安全隐患进行劝导。这些网格员们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兼职交通安全劝导员。他们利用自己与辖区群众“近邻”的优势,让交通安全知识更加“入脑入心”。
为破解当前农村地区公安交管工作难题,江都交警大队坚持“科技优先”的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乡镇“智慧铁骑队”、基层“智慧网格员”、农村“智慧护老街(区)”等建设,从人防、技防、物防、意识防“四防”入手,构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立体化防控新体系。
在推进乡镇“智慧铁骑队”建设中,江都交警大队按照“一乡镇一铁骑队”的标准,全区13个乡镇各成立一支不少于8人8骑的乡镇铁骑队,将铁骑定位接入交巡融合平台,由中队勤务指挥室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查勤考核,定时、定路线在国省县主干公路开展巡防,参与农村“护学岗”、重要道口执勤,交通事故警情先期处置。
在基层“智慧网格员”建设时,明确全区村(社区)网格员兼任交通安全劝导员,统一配发制服和电摩,接入交巡融合平台,接受中队勤务指挥室指导、查勤,每周开展2次“护老行动”和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定期在网格群内推送交通安全宣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