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淮阴“三顾茅庐”调纠纷解难事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30日A04

日期:04-30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司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郑弋 通讯员 陈跃 王森)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创新探索“三顾茅庐”调解工作法,通过“首顾问原因、再顾稳情绪、三顾解心结”的递进式调解模式,成功化解多起复杂纠纷,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首顾”问原因,找准矛盾症结。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根据“首顾问原因”要求,深入群众走访调查,摸清矛盾纠纷根源。在调解高家堰镇某村村民与村委会的矛盾时,调解员首次上门并未急于调解,而是通过多方询问、查阅资料,最终发现矛盾的根源在于村委会服务不到位与村民不配合的恶性循环。找准“病根”后,调解团队制定针对性方案,为后续调解奠定了基础。

“再顾”稳情绪,搭建沟通桥梁。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调解员“再顾”时以安抚疏导情绪为主。韩桥村发生一起宅基地纠纷,双方一度争执不下。调解员在第二次上门时,并未直接讨论争议的问题,而是通过“同坐一条板凳、共饮一壶茶”的方式缓和气氛,待双方的情绪平复后,再引导他们理性协商。事后,纠纷当事人李某说:“调解员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展调解,而是先耐心地听我们倒苦水,等到我们的苦水倒完了,心里的火气也渐渐消了,事情也就好谈了。”

“三顾”解心结,推动矛盾“清零”。在“三顾”阶段,调解员聚焦核心问题,通过释法明理,提出共赢方案,彻底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赵集村某村民因赡养问题与三个子女产生纠纷。调解员经过两次走访,厘清了纠纷缘由,稳定了当事人情绪,第三次组织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共同介入调解,最终促成赡养方案,并达成调解协议书,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三顾茅庐’调解工作法,既传承了传统文化‘诚意化解分歧’的智慧,又体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实效,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新思路。”淮阴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高家堰镇试点运用“三顾茅庐”调解工作法,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件,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