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150万“先行判决”,解开这桩涉2亿多工程的死结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25日A04

日期:04-25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老李,这月工人工资再拖下去,怕是要堵项目部大门了。”

2024年7月的睢宁,蝉鸣声里带着几分焦燥,李某盯着手机里的银行余额,指节捏得发白。屏幕上是刚收到的审计报告:2亿多的工程量,像座雪山压在他这个实际施工人肩上,而其中的600万进度款却因两家公司的纠纷冻成了“冰疙瘩”。

“双方对这150万的工程款都没争议吧?”

睢宁县法院调解室里,承办法官张新娟目光扫过对面眉头紧锁的房地产公司张经理和建筑公司杨总监。桌上堆着尺把高的合同、审计报告和银行流水,李某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椅子扶手,手指上还残留着他昨天刚给工人打欠条时留下的红印。

“我们不是不想付,是建筑公司那边资金监管有漏洞,万一钱转过去又被挪用……”张经理话没说完,杨总监就接过了话茬:“我们内部确实在整改,但房地产公司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吧!”

法官一边听着他们各自吐露自己的困境,一边翻开卷宗说:“你们看,这150万临建工程,图纸、验收单、付款凭证都齐活,清清楚楚。剩下的争议咱们慢慢理,但先让实际干活的人拿到血汗钱,怎么样?”

李某抬头,看见张经理和杨总监对视了一眼,后者的手指在桌下轻轻敲了敲——那是他熟悉的“松动信号”,在工地上,这意味着“可以谈”。

7天后的判决书送达现场,气氛比三伏天还闷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对双方无争议的150万元工程款先行判决。”法官的声音刚落,李某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工资表,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张经理,你们打算什么时候付?”杨总监的语气里带着试探。

张经理晃了晃手里的判决书:“昨天就走流程了,下午就能到账。其实我们也不想把关系搞僵,工程还得继续不是?”他转向李某:“老李,你放心,剩下的钱我们会和建筑公司好好核对,这次先行判决也算给咱们开了个好头。”

不久,150万元工程款如期打入李某的账户。

李某站在法院门口,拿着撤诉申请书,耳边回响起法官的话:“先行判决不是终点,是让双方看见诚意的起点。”

回想起那天在调解室,张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老李,其实我们也难,这么大的项目,最怕的就是‘死结’。现在好了,150万让我们知道对方不是故意拖欠,剩下的事就好谈了。”

更让他意外的是,建筑公司杨总监主动提出:“剩下的400多万,我们列个对账时间表,每周三一起对资料,你派个会计来盯着,怎么样?”

走出法院大门,李某忽然明白,这场官司就像雪山里的暖阳——先行判决融化的不只是150万的“冰壳”,更是双方心里的猜疑。现在,房地产公司开始按进度支付新的进度款,工地上的塔吊又重新转动起来,像在为这场特殊的和解打着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