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马洪建 胡帅
每天一忙完手头的工作,汪一行总会去诸马责任区转上一阵:听听网格员反馈的信息,探望孤寡老人,回访曾经的矛盾双方,再和居民聊聊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套路。
“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和互相信任最重要。”汪一行说,做好社区警务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唠嗑中,他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民警日记里,放在心头上。
2023年毕业,23岁的汪一行被分配到泰兴市公安局黄桥分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第一次参与调解,他发现根本插不上话,甚至被群众质疑:“你行不行?”,汪一行尴尬地站在老民警身后,当了回“背景板”。
为了摆脱这种“小白”的状态,汪一行整日跟着“师傅”们转,记下各种妙招,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棘手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同事们发现,当初的“小白”不仅能说会道,处警也颇有章法。
今年春节前,汪一行一周内收到群众送来的三面锦旗,憨厚的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帮群众排忧解难本就是警察的职责,一句感谢的话就够了。”
山东济宁来的李先生可不这么认为。“要不是你帮忙追回工程款,我可能过年都回不了家。”李先生说,这面锦旗代表他和工友们的敬意,汪警官必须收下。
1月9日,李先生和工友们追讨被拖欠的工程款时,和项目方险些发生肢体冲突。汪一行接警后,第一时间将双方劝开:“现在调解,钱还能谈;动手了,只能法庭见!”
调解室里,汪一行时而引用法律条文镇场,时而掏心窝说情,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李先生和拿到血汗钱的工友们红了眼眶。
在基层工作,不仅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也有电光石火的精彩。汪一行明白,只有把稳手中的“金刚钻”,才能揽到干事创业的“瓷器活”。
2024年,汪一行被抽调至泰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跟班学习,主攻数据研判。数个夜晚,他沉浸在数据海洋里抽丝剥茧,让曾经的疑点、难点柳暗花明。
“小汪是块好料子!”汪一行一次次突破,让带教师傅竖起大拇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还开发了3种赋能公安实战的数据模型,为基层一线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支撑。
同年8月,泰兴市黄桥镇发生一起盗窃汽车内财物案,市民史先生的现金、身份证等被盗。汪一行认真琢磨起来,梳理周边监控点位后,他围绕现场划定1、3、5分钟范围圈,在数据模型的加持下,迅速捕捉到嫌疑人一闪而过的身影。据此,数据研判战队锁定嫌疑人为张某。经查,张某不仅有多次盗窃前科,还被上网追逃,但一时间张某的行踪成了谜。
汪一行研判时注意到,史先生身份证补办期间,竟有在黄桥某宾馆的开房记录。“开房的人,极有可能是冒用身份的张某。”汪一行撸起袖子,“立即抓人!”
宾馆内,张某正在酣睡。民警迅速进入,将其制服。到案后,张某对其多次实施盗窃及冒用他人身份的行为供认不讳。
“这个后生很靠谱。”辖区群众说。
今年2月8日下午,汪一行在辖区入户走访时,村民李大爷说,隔壁的孙奶奶正急着四处借钱。他顿时警觉起来,赶忙起身来到孙奶奶家。
原来,当天上午,“孙子”打来电话,说他把同学打伤住院,急需3万元了事。爱孙心切的孙奶奶走到了这一步。
“这可能是有人冒充你孙子诈骗,别慌,这事交给我。”安抚好孙奶奶后,汪一行决定“将计就计”。
村委会门口,蹲守的民警将前来取款的诈骗分子按翻在地。此后,3起同类型诈骗案件接连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