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冻结追踪”为农民工解“薪愁”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22日A05
日期:04-22
本报讯(通讯员 孔菁华)看着银行账户上转入的1.8万元,老李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没错,是A公司欠我的钱!”他再三确认之后,给苏州市姑苏区法院执行局法官陈伟拨去了电话,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陈法官,钱我收到了!真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能全都拿回来!谢谢,谢谢!”
2022年,老李经朋友老王介绍,到某工地做推土填平工作。他听说该工程是老王弟弟小王拉来的,老王也在工地帮忙,觉得挺靠谱。
工期结束后,老李拿到了一部分工钱,还剩1万多元没有支付。回老家之后,他一直通过微信、短信联系小王,希望能尽快把钱结清。然而,一年过去了,这笔钱始终没有拿到。无奈之下,老李将小王诉至姑苏区法院。
经过仔细审查,承办法官丁春雷发现案情没有那么简单。“老李所从事的推土填平工作,工程实际承包方是A公司,只不过当时是小王帮忙介绍的项目。”为便于查清案件事实,确认履行主体,丁春雷建议老李追加A公司为被告。
后来,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在法院的主持下,老李与A公司达成调解协议,A公司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支付老李剩余劳务费1.5万元,如未按约履行,A公司需另行支付违约金3000元。
时间来到2024年3月,A公司并没有按照调解协议内容向老李支付剩余的工钱,老李决定申请执行。执行法官陈伟受理该案后,依法向A公司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消费令等相关法律文书,A公司始终未予理睬,同时多方寻找之下,这家公司的实际办公场所也未能找到。
“鉴于这种情况,法院依法冻结了A公司的银行账户,但发现里面只有几千块钱,并不足以支付老李的全部工钱。”在对A公司的财产状况进一步跟踪查询后,陈伟发现不定期有钱打进该银行账户,于是依法对该账户进行了持续一年的冻结。
几个月后,当A公司账户余额足以支付老李工钱时,姑苏区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将1.8万元划拨至老李的银行账户。远在老家的老李收到工钱后,特地委托代理人送来一面锦旗,感谢姑苏区法院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帮助他兑现了胜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