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护最动人的答案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17日A06
日期:04-17
近年来,建湖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构建“三位一体”观护帮教体系,为迷途少年铺就一条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以来,盐城市检察院联合建湖县检察院在江苏玉人服装有限公司设立“青荷守护”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通过劳动实践、公益服务等方式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个性化观护帮教。
在玉人服装有限公司车间里,特殊“学徒工”们正跟随帮教师傅系统学习缝纫、裁剪技能。轰鸣的流水线上,他们不仅掌握了缝纫技术,更学会了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理解了付出与收获;从工作的获得感中,少年们逐渐消解自卑情绪,建立起“劳动创造价值”的坚定信念,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截至目前,已有4名观护帮教对象通过岗位实践掌握工作技术和经验,完成职业安置,实现从“司法帮教对象”到“技术工人”的社会融入蜕变。
“孩子走错路,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共痛。”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但破碎的亲子关系往往成为问题根源。在对未成年人开展观护帮教的过程中,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情况,承办检察官与社工联合开展社会调查工作,通过运用《家庭教育令》构建刚性约束,再结合情景模拟、心理沙盘等柔性干预,重建亲子沟通渠道,精准解决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矛盾症结。
检察官与社工共同努力,近三年来,已帮助20多个涉案未成年人家庭重启对话,修复受损的亲子关系,为未成年人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面对曾因家庭失管的迷途少年,检察官通过《家庭教育令》要求父亲参与“亲子沟通”,社工则利用心理沙盘让父子在无声游戏中“看见”彼此潜藏的关心。
“法律不是枷锁,而是照亮归途的灯。”知法于心,才能守法于行。建湖县检察院联合团县委、妇联、社区等多方资源,打造沉浸式法治教育矩阵。检察官和社工在观护帮教基地普法宣讲,协同开展情境化法治教育,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在互动中解锁法律密码,于敬畏中校准人生航向。
“过去看到检察官就想绕路走,现在遇到问题竟想主动找检察官聊聊。”曾因盗窃被观护教育的少年说。当少年们开始用法律思维衡量选择,用规则意识锚定方向,这场法治教育的深层价值便已悄然生根。
帮教,是给迷途青春一次“重新布线”的机会。在劳动中锤炼自立,在家庭中重拾温暖,在法治下明晰边界。“我们愿做少年归途的‘引线人’,与社会各界共同编织这张‘有温度的法网’: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不错过每一次挽救。当稚嫩的手掌学会握紧工具,当迷茫的眼睛开始望向未来,这便是司法保护最动人的答案。”该院未成年检察部主任查玉婷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