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周桂华:户籍窗口的暖心人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16日A07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A07版:警 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于跃 王桂香

海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女警周桂华,以“贴民心、抓规范、促满意”为工作信条,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群众利益。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户籍管理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贴民心:

用专业与耐心化解群众难题

周桂华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4年,周桂华共处理12345政府热线、省市信访交办及日常窗口疑难户籍业务咨询600余件,成功帮助群众解决了30多例疑难复杂户口问题。经她处置的户籍问题无一重复信访或上访,这背后是她无数次的耐心沟通与细致核查。

年近80岁的邵某,因老家房屋产权问题陷入困境。1963年,邵某前往外省生活并登记了户口,多年后,他想回老家修建老宅,却发现老宅登记在其兄长名下。邵某认为自己对老宅有继承权,要求将房屋产权证明办理在自己名下,但按照其他部门规定,邵某需具备本村户口才能办理。根据办理户口相关政策,具备产权证明才可以迁移户口。邵某认为双方在“踢皮球”,对此非常不满,多次上访,甚至将信访件寄到了省厅。

周桂华接手此信访件后,没有丝毫推诿,主动与邵某沟通,详细宣传公安及国土方面的相关政策,并积极为其出具相关证明,尽可能为邵某办理不动产权证明提供便利。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邵某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给周桂华打电话,最长通话时间将近2小时。尽管邵某的户口最终未能迁移,但他对周桂华的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满意。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实际年龄81岁的朱某,其户口登记年龄仅为78岁,且查找不到任何81岁的户籍档案资料。朱某通过12345政府热线寻求帮助,周桂华收到问题单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她发现朱某有一个弟弟,户口多年前已迁移至外地,与其出生日期相差不到6个月。以此为突破口,周桂华圆满地帮助朱某变更了出生日期,使朱某顺利拿到了应属于他的尊老金,朱某激动万分。

抓规范:

以严谨态度提升业务效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户政业务办理效能,周桂华积极组织全市户籍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2024年共组织培训12次。她还每月开展户籍业务抽查,全年共抽查7200余件业务,通过这种常态化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提升了全市户籍窗口的业务水平。

在规范管理方面,周桂华统一了派出所户籍窗口的公示标牌、户籍业务归档要求,并制作了户籍业务格式化的服务清单。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户籍窗口的规范化管理,让群众在办理业务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流程和要求,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在户口整顿专项行动中,周桂华积极组织开展重户口清理、应销未销人员清理核对工作。针对重户口专项治理,她制作了材料模板,方便民警规范核查,历年核销的1000多个重复户口,无一人申诉。她还提供模型搭建思路,通过模型比对排查户籍问题数据76条、发现未登记流动人口200余人、筛选应销未销户口2000多个,为维护户籍数据的准确性做出了突出贡献。

周桂华在依法依规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2024年,全市办理户籍业务3万余件、居民身份证4万多个,其中通过“出生一件事”“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各项便民措施办理率达50%以上,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户籍业务办理的便捷与高效。

促满意:

用为民情怀温暖无户口人员

周桂华始终将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难题挂在心上,用专业和温情为他们点亮希望之灯。多年来,她成功帮助300多名无户口人员落户,逐人跟踪,确保问题全部解决,收获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上级机关的肯定。

针对不同无户口人员的具体情况,周桂华精心制定个性化落户方案。对于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无户口的人员,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查找历史档案,补办相关手续;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的人员,她主动联系司法鉴定机构,协助其进行亲子鉴定等,为落户提供法律依据;对于生活困难的无户口人员,她积极争取社会救助和帮扶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

2011年10月,小江出生在福建,父亲是福建福州人,母亲是海安人。作为非婚生子女,小江一直随外祖母生活在海安,未登记户口,在入学、就医等方面处处受限。调查中,周桂华发现小江出生时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母亲户口在集体户,父亲重组家庭,父母均无法联系,出生地不明。面对重重困难,周桂华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历时3个月,发函4份,拨打核查电话200余通,记载工作日志12页,周桂华终于解决了小江的户口问题,让小江得以顺利入学、就医,开启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