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朱海平工作室: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终点站”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16日A05

日期:04-16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警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陶桉柠 费荻

在太仓市城厢镇中心广场,有一处群众信赖的“安全驿站”——由苏州市劳动模范、太仓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社区副所长朱海平领衔打造的民警工作室。

太仓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辖区位于太仓老城腹地,住宅区密集排布,老年群体众多,大小纠纷常有发生。面对“人多、事多、诉求多”的复杂治安形势,该所牵头8名社区民警与15名协管员,形成“专家门诊式”矛盾调处团队,联动社区工作人员,携手辖区“老娘舅”、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众力量,构筑矛盾纠纷“防火墙”。

“我们就是社区里的温度计,哪家楼道飘‘火药味’,我们最先知道。”“老党员服务队”队员王大爷边整理民情记录本边说道。这支由12名退休党员民警、老干部组成的“老党员服务队”,是工作室延伸在街巷的“感知触角”,他们每日穿行在菜场、晨练场、棋牌室,将家长里短的“弦外之音”编织成“民情晴雨表”。

近日,王大爷发现同住上下楼的邻居钱婶和赵姨连续多天冷脸相对,了解到原因是住楼上的这家孩子跑动有噪音引发楼下邻居不满后起争执,便将情况反映给了朱海平工作室。朱海平带着调解团队登门时,还特意请来两位老人当年的车间主任,回忆起困难时期相互接济的往事。“当年能共患难的人,如今要被几串脚步声难住吗?”听到朱海平语重心长的劝导,两位老人紧绷的嘴角渐渐松弛,当场签下和解协议,次日钱婶便给孙子换了软底鞋,赵姨也送去了手编藤椅消音脚套。她们还相约加入“老党员服务队”,多做对社区有益的事。

“五号楼新搬来的夫妻养了只小狗,夜里叫得凶”“三号楼新租客的快递车总堵消防通道”……老党员服务队提交的预警信息,成了工作室精准发力的“源头活水”。

“邻里磕碰、夫妻拌嘴等虽看似小事,但若处置不当,容易滚雪球般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大患。”朱海平介绍,工作室创新矛盾纠纷化解“三步工作法”——调查事实快步走,迅速厘清矛盾根源;共商对策齐步走,联动多方集思广益;调解矛盾稳步走,循循善诱各个击破。凭借这一“法宝”,将家长里短的纠纷化于无形。

除了调解方式的优化,调解力量也在不断充实。“过去我们是单打独斗的‘救火队’,现在是群防群治的‘防火网’。随着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力量的加入,更多的矛盾纠纷得以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朱海平说。

这间扎根辖区的小小工作室,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枫桥答卷”。截至目前,朱海平工作室已累计接待居民150人次,联合社区、群众力量成功处置纠纷78起,其中90%以上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