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四字经”锻造新时代信访干部本领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16日A03
日期:04-16
本报讯(通讯员 陈俊秋)高邮市信访局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工作实践中注重从口、脑、身、心四方面锻造新时代信访干部的过硬本领,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2024年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8%。
练就“口”上功夫,做政策法规的“翻译官”。该局坚持把接访窗口变成政策宣讲的微课堂,把“官话”变成“暖心话”,把“政策语言”转化为“百姓语言”,真正让信访群众感受到尊重和理解。该局在接访中推出了“降温—缓冲—倾听”三分钟冷却法,即先用30秒递上一杯热茶给来访群众,再用30秒引导来访人落座,接着2分钟专注倾听,有效化解信访群众的不良情绪和剑拔弩张的现场危机。
磨砺“脑”中思维,当破解难题的“智囊团”。高邮市信访局要求窗口一线接访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熟悉”,即熟悉法律法规、熟悉政策文件、熟悉业务流程,将矛盾说得清、讲得透、办得妥。在处理一起涉及多个部门的征地纠纷时,该局迅速梳理出矛盾焦点在于青苗补偿标准不统一,接访员凭借对相关政策的熟悉,当场指出某部门执行中的偏差,并协调各方重新测算,使问题得到公正解决。
锤炼“身”体力行,成攻坚克难的“突击队”。信访工作不能坐等上门,高邮市信访局坚持“三必到”工作法,即群体性信访必到现场、突发性事件必到一线、重复访案件必到户走访。在去年底处理一起服装厂女工因欠薪问题时,该局安排接访员连续两周驻守厂区,白天核对考勤记录,晚上组织调解,最终在春节前让67名工人足额拿到工资。
涵养“心”里情怀,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高邮市在“一站式”接访大厅内设置“暖心驿站”,备有老花镜、急救箱等便民物品,开展“假如我是信访人”换位思考活动,积极推行“首接负责+全程代办”机制,努力让群众从“重复访”变为“信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