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 肖畅
前不久,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竹行派出所接到某企业报警,员工衣柜手机被盗。接警后,分局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并锁定嫌疑人轨迹,经过10小时的跨省追击,人赃并获。这场闪电战背后,是分局“双师墩苗”计划培养出的技战法发挥了威力,让破案效率大大提升。
这样的战力跃升并非偶然。去年以来,该分局以“五个坚持”为纲,构建起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爱警暖警、宣传塑警的全链条队伍建设体系。
红色基因铸就忠诚警魂
在分局竹行派出所的“初心学堂”,青年民警裘昕彤正以《张謇精神与新时代警务》为题进行党课试讲。作为分局32名“红色讲师”之一,她的课件里既有开发区改革开放史实,又融入了警队护航发展、服务群众的实战案例。“宣讲要‘沾泥土、带露珠’,才能让理论入脑入心。”裘昕彤说。
据了解,分局创新实施了红色讲师培养、实境课堂矩阵、党建片区联动“铸魂育人三项工程”。从科所队长到社区民警,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骨干组建宣讲团,开发12门特色课程;串联初心学堂、企业党建馆、廉政教育基地,打造“行走的党课”路线;机关党委挂钩4个片区,开展“最佳党日”策划评比,仅去年就组织观摩交流15场。
在强化政治建警的同时,该分局打出了从严治警“组合拳”,将制度笼子扎紧,修订《问责办法》,把“六大纪律”细化为40项负面清单;延伸监督触角,成立专项督查组,去年以来开展突击检查58次,整改问题213个;强化红旗标杆引领,新开派出所创新的“三色预警”队伍管理法,实现了连续12个月零违纪。
实战淬炼磨砺尖刀利刃
“从初出茅庐的警校生到能够独立接处警,我用了3个月的时间。”新警徐家豪的成长日记里记录着蜕变历程。他的师傅——季耀华,4年接处警超7200起,无一例属实投诉,将多年的一线接处警经验浓缩成《各类纠纷警情处置工作指南》,成为新警“通关秘籍”。
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周伟告诉记者,他们找到了破解“本领恐慌”的三把钥匙,双师培养体系、随岗练兵机制和对抗式提升。为每名新警配备“警师”传技能、“导师”拓视野,21名青年民警入选首批法制人才库;将能达警务站作为实训基地,开展接处警等专题轮训5期;举办模拟法庭12场,行政诉讼败诉率保持为零。
采访中,记者看到夜幕下的能达警务站依旧灯火通明,警用无人机按照既定路线在夜空执行巡逻任务;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市首个“行政案件智能快办系统”高效运转;星湖街区的蓝背心队员正与巡特警大队民警共同守护平安街区。
通过聚焦青年民警“岗位技能有人带、成长困惑有人解、职业规划有人点、专业发展有人引”等现实问题,教育引导青年民警走稳从警第一步、激活潜在动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需求的最佳融合,促使现案破案率同比去年提升17.8%,执法瑕疵率同比去年下降25.4%,专业人才占比同比去年大幅提高。
温情举措凝聚警心士气
“健康义诊”进警营、举办心理健康座谈、看望慰问困难民辅警……开发区分局对标省公安厅爱警暖警工作实施意见落地分解,从民警的急难事、烦心事入手,推动分局暖心警营6项举措持续落地,把警营的“愿望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通过健康守护、减负增效、家园建设,打造出暖心工程全景图,与瑞慈医院共建绿色通道,民辅警体检追加肿瘤早筛项目;机关警力下沉基层630人次,非警务警情分流率达87%;改造5个派出所备勤室,统一配备智能家居,警营健身房使用率达90%。新开派出所所长王宇感慨道:“办案累了能在按摩椅上放松十分钟,这种‘细节温暖’最抚人心。”
在“南翼好警事”专栏最新推送中,社区民警老唐的故事引发热议,临近退休,他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始终坚持爱民亲民、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让平凡警事闪耀光芒,宣传也能出战斗力。开发区分局推出了故事挖掘、矩阵传播、荣誉激励,品牌塑造“三重奏”。组建12人采编团队,深入挖掘“调解能手”“追逃猎人”等鲜活典型;举办“向榜样看齐”宣讲会,让14名普通民警站上C位,带动队伍整体提升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南通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政委陆兰娣表示,“扛红旗、争一流”成为全体开发区分局民辅警的精神坐标,为推进公安现代化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