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1985年1月,《江苏法制报》创刊,成为我省唯一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政法类报纸。2025年的今天,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江苏法治报创刊四十周年华诞。
四十年来,七千期报纸叠成阶梯,攀援法治之巅;四十载光阴凝作墨痕,记录公平正义。四十年来,江苏法治报与广大读者共同经历和见证了法治中国法治江苏最壮美的奋斗,最动人的实践,最活跃的创造,最磅礴的力量。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前行。
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拟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这个“一五”普法规划的通知中说:“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各种遵纪守法的榜样,创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良好气氛。”《江苏法制报》在这场普法大潮中应运而生。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后两年间,与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省法律援助中心一道,《江苏法制报》连续组织了“法律援助环省行”,将依法治理的好声音传遍江苏大地。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身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提地,《江苏法制报》与江苏政法携手同行。我们深深扎根江苏政法基层,与全省政法干警交心知心,始终做依法治国理念的传播者、平安江苏法治江苏的记录者、时代发展进步的推动者、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传播江苏政法好声音,传递江苏政法正能量。
2020年11月,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2020年12月,江苏法制报社向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请示,将报名变更为《江苏法治报》。2021年3月22日,更名后的《江苏法治报》正式与读者见面,更加准确领会和把握新时代法治建设内涵,更好担当起新时代政法主流媒体的宣传责任。
四十年来,我们坚守省委政法委的机关报定位,见证了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们主动肩负起举旗帜、聚人心、扬正气的使命任务,用脚步丈量一方方江苏大地,用镜头定格一个个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瞬间,用笔端记录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法治故事,在每一个法治进程的重要历史关头、发展节点,都留下了时代的见证、历史的回音。
四十年来,我们坚守媒体人的责任担当,唱响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融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大家庭后,在新华日报社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全省政法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艰苦创业、接续奋斗,新闻宣传、媒体融合、报社资产总额、报纸日发行量、年创利润等报业发展各项关键指标,持续稳居全国同级法治类纸媒前列。
四十年守正创新、四十年融合发展。
“向新而行,向融而进”。面对智媒变革的传播格局,我们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法治全媒体。
全省首家法治传媒智库创立,全面提供社会治理风险评估、舆情监测处置、资产处置等服务。启动政法智慧产品研发推广,目前已有五款政法智慧产品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其中“社区矫正生物特征智能识别监管系统”获中报协2023-2024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案例二等奖;
全省唯一的政法新闻客户端——江苏法治和唯一的法治类省级新闻网站——江苏法治网同步上线,形成覆盖三代传播形态的法治宣传矩阵;
江苏法治影视文化中心正式运行,作为省委宣传部“法治江苏可视化产品融创中心项目”平台,多部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大赛奖项,三微作品在央视等平台展播。
四十年来,从创刊时的四开四版,发展为周五刊八个版。到如今,我们拥有报、网、端、微全媒体宣传矩阵。江苏法治报告别铅与火,接通网与屏,拥抱光与影,让法治精神可感可触,让法治声音穿屏透幕、浸润人心。
四十年行稳致远,新时代阔步奋进。
时间巨轮滚滚向前,发展浪潮奔涌不息。阔步迈进新时代,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书写平安江苏、法治江苏的生动实践新篇章。
一系列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成功举行,全国瞩目,破层出圈,相关活动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一系列法治+媒体融合服务重磅推出,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2025年2月,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播中心揭牌成立,同步开讲“法治大讲堂”,上线“法治学习”频道,助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贯彻、研究阐释,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江苏走深走实,探索法治领域理论舆论同频共振。
岁月变动不居,法治坚如磐石。
四十周年是里程碑,更是新的起跑线。
此刻,我们深情无限地回眸,法治中国的壮美长卷正在接续铺展。此刻,我们豪情满怀地展望,法治中国的巍巍巨轮正驶向更辽阔的远方。
东风浩荡,乘风破浪。带着岁月的馈赠,牢记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共同期待:当下一个四十年钟声敲响时,这份记录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闻史册,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