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学校的信任,我将竭尽所能协助学校做好工作”。海安司法局退休干警吕传龙接过紫石中学的爱心副校长聘书说。
虽已耳顺之年,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但海安市的退休政法干警心系少年,受聘担任初级中学、职业中学的爱心副校长,联结学校与家长,为“迷途羔羊”拨云见日、温润心田、纾困解难。
感化,难以割舍的爱
“法律,是我们不能触碰的底线;年龄,不是我们的免责金牌……”新学期伊始,小李正在为同学们介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案例。
小李是一名海安中专学生,曾因违反校纪在“军事特训营”接受了两周的专题教育,现在是海安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的一名讲解员。
小李是该校爱心副校长徐泷、钱卫忠一直跟踪的服务对象。在他们的工作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小李的家庭情况以及每个阶段的思想转变、班主任的评价。“两位爱心副校长对小李的纠偏付出了大量心血。”海安中专副校长史有军介绍说。
海安中专为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聘请8名退役军人组建军事特训营。曾担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的徐泷和曾担任市公安局四级警长的钱卫忠,每期都要和军事特训营学生谈心交流,主动与最“调皮”的学生结对帮教,关爱关怀感化迷途少年。一年多来,该校的校风校纪明显改观,涉校警情大幅下降,也改变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看法。
惩戒,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不久前,初二学生小王的母亲向爱心副校长王志平介绍孩子近期的变化。
小王父母从外地到海安创业,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叛逆期的小王不服从学校管理,也沾染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游走于犯罪的边缘,家长、学校一度束手无策。曾任市法院四级调研员的王志平既不舍又无奈,最终说服家长将小王送到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次纠偏机会。”随着工作的深入,王志平的认识愈发深刻。小王从专门学校结业后,王志平成了他的专门“导师”,谈心开导、旁听庭审、参观海安高级中学,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小王对法律少了无畏多了敬畏,对学习少了被动多了主动。在王志平的建议下,小王的父母也积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改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方式。“惩戒实属无奈之举,但孩子确实在向好的方向转变。”王志平欣慰地说。
情怀,爱在代际间流淌
初中学生小陈的父亲因交通事故失去劳动能力,肇事方无赔偿能力又给小陈家庭雪上加霜。海安市人民检察院为小陈办理司法救助后,爱心副校长夏保华联系民政、妇联、残联以及慈善基金会、福缘志愿服务大队等单位,积极为小陈家庭争取救助帮扶,促使3名志愿者与小陈长期结对。
“小陈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好,心理上可能有些问题。”班主任和曾担任市检察院一级检察官的夏保华交流小陈的近况。经过学校心理老师的判断,家庭变故给小陈造成了心理阴影,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夏保华联系海安市检察院,将小陈作为“安心护未”慈善基金的资助对象,免费接受海安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心理危机干预。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小陈逐渐走出了阴霾。
“虽然已经退休,但作为爱心副校长,我从内心想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成长中的烦恼。”夏保华表达了爱心副校长甘为人梯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