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8司法日”期间,苏州市姑苏区司法局与吴门桥街道联合开展以“法治护航·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共建平安和谐社区”系列活动,让法治宣传服务既有“烟火气”,又有“法治味”。
法治嘉年华
群众乐享普法盛宴
4月8日当天,友联公园内欢声笑语不断,猜法治灯谜、看反诈魔术、玩趣味套圈……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嘉年华”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让市民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法治的魅力。
“大家看好了,这枚硬币现在就在我的左手……”当地有名的魔术师汤超正在表演“反诈魔术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只见硬币在他的指尖忽上忽下、灵活翻转,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最后却还是被“骗”了过去。“这就是诈骗的套路!骗子就像这枚硬币——你以为它在左手,其实早已藏进右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直观揭示了诈骗本质,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1名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结对签约环节,专业法律力量与基层治理力量深度对接,构建起“专业指导+基层实践”的法治服务新模式。姑苏区司法局各业务科室负责人现场宣讲,让市民零距离了解司法行政职能;市场监管、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设立咨询台,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带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连连称赞:“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实用,孩子玩得很尽兴,还学到不少有用的法律知识。”
“苏式”普法
法润古城韵味十足
“自‘八五’普法以来,我们立足姑苏古城特色,创新提出‘法治+古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姑苏区司法局副局长黄为一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系统谋划、多点发力,构建起了独具姑苏特色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他说,这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嘉年华”,展现了姑苏精准普法的创新实践。
姑苏区司法局积极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辖区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从“单向灌输”到“互动体验”的转型升级。他们启动“法治号”游船,有机串联白居易纪念苑、南社纪念馆等文化地标,精心打造“山塘法治文化体验带”;创新开发“獬小薰法治游”主题项目,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化设计亲子互动、党史研学等4条特色线路;打造“平江古巷”法治文化示范街区,将法治元素巧妙嵌入苏式生活场景,让市民和游客在移步换景间感受“法治苏州”的独特韵味……
此外,姑苏还积极打造“法曲律韵”“护花成长”“法治游园会”“指尖秀法”等特色品牌项目,通过“法治+非遗”“法治+旅游”“法治+文艺”等跨界融合,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智慧,让法治宣传更加接地气、有生气。
为民解烦忧
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需要创新宣传方式增强传播力,更离不开优质服务的坚实支撑。自2024年起,姑苏区司法局注重将法治建设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以“1名社区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为抓手,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前不久,吴门桥街道友联一村发生一起管道老化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五楼的管道漏水,致使三楼住户遭受“无妄之灾”。而房屋已过保修期,加上小区没有公共维修基金,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为此,“法律明白人”杜蛟和社区法律顾问积极介入,相互配合,多次上门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受影响的四户居民达成协议,共同出资维修管道,使这件“糟心事”得以圆满解决。
“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叠加‘法律明白人’的本土经验,我们创新运用这种模式,让很多复杂问题迎刃而解。”吴门桥司法所所长曹佩才感慨地对记者说,为呼应百姓心声、解决群众“急愁难盼”,他们通过“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双轮驱动”,积极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人熟、事熟、地熟的地域优势,实现了专业法律力量与本土治理智慧深度融合。集中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姑苏区先后成功解决小区停车难、毁绿种菜、公共设施维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典型基层难题百余件,让“有温度”的普法宣传和“有质感”的法律服务,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