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矛盾纠纷复杂多样的特点,从机制创新、方法变革等多方面发力,对外建立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力量协同的“外循环”体系,对内实行所领导包案、责任到人的“内循环”机制,强化“源头预防、专业调解、长效巩固”的全链条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难题,切实维护了辖区平安稳定。
多元共治 构建预防网络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要从‘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共治’,矛盾化解也必须要从‘事后处置’转向‘源头防控’。”城南派出所负责人表示。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城南派出所主动靠前、深度融入,通过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不断挖掘群防群治的最大潜能,积极推进群防群治“蓝背心工程”与“城南义警”建设,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民参与、共同预防的良好局面。
城南派出所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整合民力资源,推行“1+3+N”社区警务架构,以警务人员为核心,整合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保安等基础力量,吸纳义工联、“五老”人员等志愿群体,共同商讨辖区治安形势和潜在矛盾隐患,做到信息共享、行动协同。此外,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建立矛盾线索收集机制,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日常巡查摸排,收集社情民意,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定期开展普法宣传,重点普及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劳资纠纷等常见问题的法律知识,培育“依法解纷”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专业联调 提升化解效能
今年3月,城南派出所“兰歆工作室”女警成员联动妇联、心理咨询、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多次开展疏导联调,成功化解一起因家庭暴力引发的重复报警的矛盾纠纷。
为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质增效,城南派出所以点带面、多措并举,建立以“公调对接”城南调处站为主要阵地,逐步向社区和重点部位延伸化解矛盾的新格局,并创新打造聚力化解家庭婚恋矛盾纠纷的“兰歆工作室”、守望邻里和谐的“老葛说和”等家门口特色调解室,高效实施分级分类处置,实现矛盾纠纷“集中办、快速办、专业办”。
围绕“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城南派出所不断探索矛盾纠纷联调快处新机制,创新发展“律师驻所”“访调对接”“视频调解”等新举措,并总结提炼出“网格化联调快处”工作机制,将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物业、社区等社会力量与职能部门统一纳入网格化调解体系,充分发挥各主体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长效长治 巩固治理成果
实践中,城南派出所建立了“一门受理、跟踪调处、攻坚化解”的工作模式,对上级交办、舆情监测、社区排查、接处警等途径发现的矛盾纠纷,由所内综合指挥室牵头落实“双循环”跟踪化解机制。对外,分流至部门和社区,通过整合调解力量,实现信息共享,推动一站式合署办公;对内,所领导落实层级包案化解责任,其中重复报警3次以上的,由分管副所长组织化解,5次以上的由所长参与组织调解,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从受理到化解全程有人管、有人问、有人督。
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分类汇总,城南派出所建立矛盾纠纷处置台账,实行“一案一档”动态管理,及时分析研判,对症施策。构建闭环管理体系,完善跟踪回访制度,实现“受理、调解、回访”全流程监督,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调解成功后,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跟踪反馈协议履行情况,确保矛盾不激化、不升级。
城南派出所强化数据预警研判,建立警情数据分析机制,通过梳理重复报警记录、重点时段警情特征,形成矛盾风险预警清单。对高发纠纷类型开展专项治理,并加强沟通联络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