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里的法治回响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8日A07
日期:04-08
(上接A版)
2025年2月22日,在支塘人民法庭、镇派出所、镇司法所、镇信访办、镇综治办、调解员、驻村律师及村委会工作人员联合测绘公司人员与双方当事人的共同见证下,施工队依据测绘数据重新划定公共区域,两侧安装统一篱笆,北端增设排水窨井。终于,这场因15厘米边界引发的三年纷争,终在混凝土抹平最后一道缝隙时画上句号。
“海棠无讼”开启治理新范式
农村土地纠纷从不是简单的尺寸之争,而是历史积怨、邻里关系与法律认知的纠缠。当测绘数据遇上“争口气”的执念,调解的艺术就在于把冷硬的法规化作有温度的人情,更需要部门的通力合作,方能把多年的纠纷柔性化解。
该争议虽聚焦15厘米宽的边界,实则是农村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意识的碰撞。“海棠无讼”服务团通过三次测绘定分止争,以“恢复原状”的柔性策略化解“争气不争利”的心理僵局,最终用0.6立方混凝土予以修复,这修复的不仅是破损路面,更重新浇筑了断裂的乡邻纽带。
通过“还原历史事实—重建公共空间—重塑邻里关系”的三阶治理模型,支塘人民法庭为新时代乡村建设中相邻权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常熟市人民法院坚持在“融合共治”中找准司法职责定位,紧扣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深化“海棠无讼”党建品牌,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独具特色的多元解纷“党建共联、资源共享、诉调对接”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生动诠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常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