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司法护航“着力点” 助力经济发展“挑大梁”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8日A07
日期:04-08
任智峰
为助力经济发展“挑大梁”,基层人民法院要找准司法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紧扣“提质增效”、聚焦“品牌创新、数智赋能、素能提升”,巩固提升“八大工程”,实干当头、狠抓落实,切实把学习领悟两会精神成果转化为打造一流现代化法院建设的生动司法实践。
精准靠前服务
增强护航发展“向新力”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未来产业先行聚集发展试点区,护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人民法院服务保障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应有之义。基层法院要“精准化”回应企业多样性司法需求,落实落细“司法护航工程”12项举措,走深走实“百名干警进百企”行动;聚焦“法护招商”,通过向党委政府报送《法律风险防控报告》等方式,助力项目平稳落地;围绕股权架构、公司治理、劳动用工等风险点,针对性发送《法律风险提示指南》,助企防范经营风险。“全链条”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开通科创企业“法企直通车”,为科创人才配备法律咨询员,助推科创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高质效”审理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案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保护力度;畅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做实“白名单”企业涉诉双免保,发挥破产重整在释放土地、产能等要素资源中的重要作用,为产业链升级蓄势赋能。
深耕特色审判
赋能深化改革“驱动力”
基层法院要依托涉外民商事审判和行政审判双集中管辖职能,积极探索、出实招、开新路,赋予特色审判新的特色亮点。要推动涉外商事审判中心揭牌,夯实贸促会对接平台,加强与仲裁委合作,着力打造“调解+仲裁+诉讼”为一体的涉外商事多元解纷优选地;制定涉外法律服务手册,加大涉外企业融合服务力度,为开发区打造全市最具活力的对外窗口和外资高地提升法院贡献度。要加快建设行政审判中心,充分发挥全市行政争议调处中心运行成效,推动行政纠纷前端实质化解;持续向各县市区发送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完善行政行为自我纠正+规则引领机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释放典型案例示范引领效能,严格审查行政机关涉及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行政行为合法性,保障区域内市场的统一和公平竞争。
融入基层治理
凝聚实质解纷“协同力”
作为基层法院,要找准法院所能与治理所需的结合点,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促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要坚持做好前端化解,深耕“多元解纷”责任田,整合调解员力量,与建筑法学会、行业商会等搭建深度诉调对接平台,让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诉前。要夯实解纷前沿阵地,建好、用好“四海家园”新市民社会治理中心周末法庭,常态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活动,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优质化诉讼服务,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可参与。要跳出“办理”看“治理”,充分发挥司法审判引领功能,以“办理案件”推进“市域治理”,以用典型案例引领行为规则,以公正裁判树立司法公信,有针对性发送司法建议、涉诉矛盾纠纷类型化分析报告,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提升司法素能
激发实干担当“内生力”
基层法院要做深做实服判息诉,树立“案件到我为止”理念,不仅关注“案件结没结”,更关注“问题解没解”,全流程做好诉讼指导、风险告知、释法说理、判后答疑、上诉释明等工作,把案结事了做到极致。要全面提升司法能力,以司法能力提升“6+1”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全国、全省审判业务专家为目标,深化“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加强与高校共建“五个一”工程,培育领军型、专家型审判人才。要把传统的办案习惯向现代化办案模式转变,全面推广“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升级“智行合e——数助行政审判”系统、行政争议在线调处平台,以数字法院建设成果提升司法效能。
(本文作者系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