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六地构建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机制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7日A04

日期:04-07
字号:
版面:第A04版:综治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张银纯 袁庆丹)为推动解决未成年人流窜作案防范难、打击难、惩戒难等现实问题,4月2日,泰州姜堰区、泰兴市,盐城东台市,南通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六县(市、区)在海安召开毗邻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南通、盐城、泰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

会议形成了案件通报、联合办案、协作矫治、线索移交、数据共享等五项机制。

会上,海安市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相关经验。近年来,海安市紧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权益保护两项重点,建立源头防范、教育矫治、关爱帮扶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不断织密共建共用“信息网”、问题少年“帮教网”、权益保障“关爱网”,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海安市通过健全三项机制,织密共建共用“信息网”。动态摸排机制,将未成年人服务管理纳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动态摸排重点未成年人,一人一专班落实个性化帮教措施。信息交换机制,强化信息互通,出台《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智能预警机制,搭建未成年人犯罪预警模型,实现犯罪预防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的转型。海安市还构建四大体系,织密问题少年“帮教网”。学校教育惩戒体系,把惩戒措施写入校规校纪,推进训诫室建设,对不良行为在校生进行差别化训诫,持续加强在校生准军事化管理。专门教育矫治体系,组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评估组,每月研判涉未成年人警情,建立重点对象数据库。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平台作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社会育人协同体系,动员村(社区)力量、公益组织、五老队伍,量身定制罪错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帮教措施,积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海安市还落实三项措施,织密权益保障“关爱网”。落实未成年受害人救助措施。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设立检察机关“安心护未”未成年人慈善基金,为被害人提供就医就业、心理疏导救助等。落实爱心副校长关爱措施。以职校、初中为重点,选聘5名退休干警担任“爱心副校长”,协助学校加强法治教育,结对帮扶问题学生,预防校园欺凌。落实困境儿童帮扶措施。分类保障困境儿童628名,发放1100万余元。设立200万元的“森信筑梦”助学关爱基金,推进“梦想小屋”建设,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