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大调解”二十余载,持续擦亮永不褪色“金字招牌”,今年以来,启动全面推进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具有清晰辨识度的“地域样本”,努力推动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注重因地制宜建“阵地”
启东市级综治中心功能全面配套。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平台,成建制或团队入驻,合理设置接待服务大厅、领导接访室、矛盾调解室、调解品牌工作室、法学会专家咨询室、心理疏导室、融合共享庭、自助服务等功能区,信访、调解、司法、住建、人社、教体、卫健、诉讼等12个重点部门入驻中心“一站式”窗口,灵活应用常驻、轮驻、即时驻及机制衔接等方式,实现应进尽进。
镇级中心彰显区域特色。在抓好规定布局的基础上,紧扣地域特点和治理关键,实现“一镇一品”。寅阳镇(海工园)打造劳资解纷联盟、圆陀角打造旅居社区潮汐式智慧治理样本、江海澜湾打造“平安澜湾”旅游安全动态管控体系、吕四渔港打造“渔港枫桥·护千万渔家”解纷品牌、合作镇“民情通”微治理平台科技赋能基层综治。
村级中心坚持实用便民。各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治窗口,建立矛盾调解室、网格解纷驿站,统筹社区民(辅)警、网格员、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常态化抓好风险排查、群防群治、重点群体服务管理、普法宣传、反邪禁毒和心理疏导等工作,100多个“倪伯苍”式个人金牌调解室实现全覆盖。
强化要素保障提“效能”
强化党建引领。市级中心充分发挥功能型党委作用,对各部门派驻中心人员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落实“一体化”工作机制执行到位,实行日常工作绩效与个人评先评优、单位星级评定、高质量考核挂钩。镇级中心坚持工作力量下沉,鼓励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包片领导驻村面访”机制接访化访,切实发挥“综治+网格”专业调解力量,参与化解家庭婚姻、邻里关系、社区物业、治安纠纷、土地界址等复杂矛盾问题,促进基层社会和谐发展。
强化科技赋能。着眼解决矛盾纠纷“总量底数不清、跟踪督办不力、调处时效不强”等问题,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运用全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汇聚市镇村综治中心、12345热线、110警务系统、阳光信访、苏解纷、互联网舆情、网格排查以及专业调委会、机关企事业等部门板块社会风险数据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办理全流程闭环跟踪。
强化法治支撑。全面参与“八五”普法规划,持续开展“法调联动·点单送学”下基层活动,强化群众知晓度、满意度测评,确保信访法治化、解纷法治化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深入推动“三官一律”进村(社区),培育实施“法律明白人”与“平安志愿者”结对计划,打通基层综治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健全完善“融和法庭”和综治中心联动体系,推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协同机制建设,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了定分止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前沿。
推行一体管理聚“合力”
对重大矛盾隐患或突发性事件苗头,启东各级综治中心在第一时间内按相关途径及时报告上级综治中心、主管部门,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同时,按照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疏导不误导、淡化不激化”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处化解,确保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必要时,可申请提级化解。村级中心发挥“排查+化解”的作用,侧重解决基层多发的婚姻家庭、遗产赡养、界址争议、民间借贷等类型的纠纷。镇级中心发挥“吸附+稳控”的作用,侧重化解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劳动争议、住建物业、意外伤害等类型的纠纷。市级中心发挥好“统筹+兜底”的作用,协调处理涉房产建筑、金融合同、涉法涉诉、土地权属等重点领域的矛盾,同时组织化解镇、村两级难以解决的纠纷,兜住“最后一道防线”。
常态长效管理。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立“综合协调、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工作报告、评价回访、应急处突、内部管理”七大工作机制,落实领导接访、首问办结、处置反馈、审核终结等闭环管理措施。推动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运行,不断优化社会矛盾风险“全口径受理、全周期化解、全方位服务”措施,让部门在物理整合中产生化学融合反应,在共建共治上突破壁垒,在疑难问题处置上同向发力,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立即办,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