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穿耳有风险 “美丽”也需有保障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3日A06
日期:04-03
近年来,“颜值经济”不断升温,医疗美容市场快速发展,然而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看似操作便捷的打耳洞,其实是一项医疗美容项目,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器械和身体部位的消毒等操作要求很高,操作不规范易造成耳部感染发炎等人体伤害。
盐城市大丰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某生活美容馆负责人顾某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书的情形下,仍在店内进行打耳洞、去纹身等医疗美容服务。发现该问题后,刑检检察官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进行处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组织对辖区内饰品店、美甲店、美容院、理发店等开展暗访调查,共计发现22家店面在无医疗执业许可资质的情况下,仍然对外进行打耳钉、无创洗红蓝眉等医疗美容服务,且医疗器具消毒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经查,这些门店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根据《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穿耳孔术属于美容外科一级项目,应当在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一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或者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进行。”针对前述问题,区检察院向卫生监管部门通报了调查情况,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要求卫生监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改,加强对辖区内医疗美容服务行为经营不规范等问题的监管。接到检察建议书后,卫生监管部门就相关店铺违规经营医疗美容项目和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调查,针对非法张贴医美广告等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专门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相关经营主体树立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做好甄别,防范风险。同时,强化检察环节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配合、协同履职,督促健全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合力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