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灌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政务服务圈”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2日A05

日期:04-02
字号:
版面:第A05版:江苏警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某日清晨8时10分,灌云县公安局伊山派出所的智能预约系统发出预警:当天将有65名学生需要办理身份证。仅10分钟,信息填写引导员、照片采集室、指纹录入机便全部准备就绪。这背后,是灌云公安以制度创新为民生服务带来的“温度”。

2024年以来,灌云县公安局以科技创新驱动警务服务升级为导向,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警企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数智化转型、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灌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打破政务服务的“隔离墙”

当科技与服务深度融合,灌云公安的“温度”不仅体现在效率提升上,更在于打破服务壁垒。市民孙先生在灌云县公安局行政服务综合窗口收获了“小确幸”:以往办理户口变更和港澳通行证签注,需在不同窗口间来回排队;如今,他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后台系统便自动分类流转,由相关民警协同完成审核。

公安系统跨警种业务繁杂,如何实现“无差别”受理,“一窗通办”?灌云公安整合现有资源,对各警种全量适配设备反复测试,实现高拍仪、指纹仪等跨系统共享复用,精简外接设备,实现设备精简化、功能多集合。这些智能化服务模式成为灌云公安推动政务服务创新的重要一环,成功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隔离墙”,实现了跨警种、跨系统的无缝对接。交管、出入境管理等警种的业务纳入“一窗通办”服务范围,39类146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截至目前,累计已办理“一窗通办”业务59余万件,提供便捷审批服务60余万人次。群众办理多项业务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40分钟,办理环节精简了50%。

政务服务的“变形记”

在灌云县经济开发区,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准备采购原料,但运输车辆尚未备案。正当企业老总一筹莫展之际,负责人宁经理通过警企联络站的“码上办”平台,扫码联系到行政服务大队民警李倩倩。在民警的全程指导下,该企业仅用一天就完成了备案证明的办理。

流程做“减法”,效率做“加法”。灌云县公安局以“科技+警务+政务”的创新模式赋能政务服务,前置“码上办”平台,打破了以往公安窗口的服务“短板”,从程序本位转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出更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灌云县公安局还积极完善常态化警企服务联系机制,通过“警企服务站”“警企会客厅”等形式倾力做好惠企服务。今年以来,通过“码上办”平台接受报警23起,警企服务站、警企会客厅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服务64次、办理公安业务17件。

让服务跑在需求前

“24小时自助在线服务、清晰明了的指引图、整齐划一的业务指引‘码’……”灌云县多家派出所的业务办理新方式圈粉无数。市民在“驾驶人自助体检终端”的语音提示下,即可完成自助体检,随后在手机上登录“交管12123”完成驾驶证补换领。

一系列自助服务项目的推出,不仅让市民在“逛街”时就能办成事,也彰显了灌云公安主动适应群众需求的智慧与效率。灌云县公安局搭建“民生诉求热力图”,整合12类数据源,优化自助办区域,配备一体化自助终端,依托派出所,嵌入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公安业务从“窗口定时办”向“群众随时办”转型,着力解决群众办事痛点。

灌云公安正努力把政务服务的“最后一米”缩短为“幸福零距离”,持续擦亮公安政务服务民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