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司法矛盾调解用诚意破坚冰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4月01日A01
日期:04-01
本报讯(通讯员 葛雅)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推广“三顾茅庐”矛盾调解工作法,通过“三顾入户、分步调处、闭环管理”,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工作法实施以来,全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提升至97.5%。
一顾“察民情”。以“干部下沉”取代“群众上访”,淮阴区司法局通过全覆盖摸排、全链条建档,将矛盾化解端口前移,配套开发“矛盾风险预警图”,依托网格员动态标注隐患点位,实现“未诉先办”;通过倾听机制疏通心结,以“同坐一条凳、同喝一壶茶”方式拉近距离,逐步消解对立心态;通过数据赋能精准研判,全区统一搭建“矛盾纠纷电子档案库”,通过“法律条文+方言解读+流程图解”形式,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
二顾“纾民忧”。以“多元共治”破解“单兵作战”局限,该局通过分层疏导、跨界联动,建立“背靠背分调、面对面共商”双轨机制,集中调解阶段,引入“陈述诉求—出示证据—协商方案”三步流程,确保过程公平透明;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庭等力量,组建“1+N”调解团队;创新“产业调解”模式,加强“苏解纷”平台应用,对典型案件制作“调解短视频”,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顾“解民结”。淮阴区司法局以“闭环管理”推动“案结事了”,通过源头治理、发展赋能,实现长治久安,建立“一案三访”机制,对易反复纠纷,实行“季度复盘+年度体检”,巩固调解成果;将矛盾调解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广“调解+产业”模式,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社会经济领域拓展延伸;实施“润心工程”,将调解过程转化为普法课堂,开设“流动法治讲堂”,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淮阴区以“三顾”叩心门、筑和谐,实现了“治理精度”与“民生温度”的统一。当前,该工作法已纳入村干部必修课,通过“调解实训基地”持续深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