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戒治“黑科技”点亮回归路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24日A02
日期:03-24
本报通讯员 陶啸俊 本报记者 孙浩然
2024年深冬,南京某小区深夜常传出玻璃碎裂声。马伟(化名)把自己反锁在房间,脚边散落着电子烟弹,突然抄起椅子砸向衣柜——这个曾爱好健身的帅小伙,被地下市场流通的“上头电子烟”(含替来他明成分)折磨得形同野兽。母亲王阿姨攥着被儿子撕烂的合影哭诉:“他药瘾发作时,谁也不认识,连两岁半的儿子都踹!”
“替来他明”,一种兽用强效麻醉剂,普通人少量摄入会产生致幻作用,导致体温下降、心动过速、永久性神经损伤、持续行动缓慢、呕吐、嚎叫等症状;过量吸食会导致人体全身麻醉、意识模糊,甚至死亡。截至当前,“替来他明”尚未纳入管制药品目录。
马伟的堕落始于一次酒吧“猎奇”。去年10月,他在酒保神秘兮兮推荐的银色小瓶里,尝到了“比练出八块腹肌还爽”的幻觉。起初每周只用1毫升,3个月后发展到每天吸食3次,体重暴跌15公斤,出现药物成瘾带来的焦虑易感、失眠失忆等严重症状。
就在全家绝望时,南京后续照管指导站主动联系了他们。面对马伟的情况,工作人员决定尝试新方法——经颅磁刺激治疗(TMS)。“简单说,就是用磁脉冲‘按摩’大脑里管情绪和成瘾的区域。”戒毒所曹医生打了个比方,“就像电脑卡死时重启一样,帮他把混乱的脑回路慢慢调回正轨。”
治疗初期,马伟极其抗拒,甚至砸坏了治疗室的椅子。“开机时他以为我们要电击他,差点把20万的设备摔坏。”曹医生苦笑道。虽然困难重重,但医护人员没有强行约束,而是用耐心沟通和心理咨询配合治疗。每天30分钟的TMS疗程,看似只是戴个头盔静静坐着,效果却逐渐显现。2个月后,马伟血清素水平回升至正常值87%,暴力倾向量表分数从19分(重度)降至3分(正常),可以认定社会功能基本恢复。
如今的马伟承包了一个小工程,闲暇之余组织工友一起打打羽毛球,生活步入正轨。他的手机里始终存着指导站工作人员的叮嘱:“难受时就来‘磁疗’聊聊天,别再信那些害人玩意儿。”他的父亲红着眼眶说:“差点以为儿子废了,没想到现在能踏实过日子,真的像梦一样。”
南京后续照管指导站负责人坦言,类似马伟的案例近年增多:“很多新型成瘾性药物‘打擦边球’逃避监管,但我们的帮扶手段也在升级。TMS不依赖药物、无创安全,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见,我站还将引入生物反馈、VR行为训练等新技术,给这类‘灰色地带’的受害者多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