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储育:看得见的成绩看不见的付出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20日A08

日期:03-20
字号:
版面:第A08版: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全省法院书记员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中,南京市江宁区法院滨江开发区法庭书记员储育获评全省法院书记员业务突出个人。

2016年12月,储育进入法院,开始在立案窗口工作,立案1600多件,2019年调整至办案岗位,至今辅助法官审结各类案件1400多件。2023年,她在全市法院书记员岗位业务技能竞赛中获评业务标兵,2024年获评江宁区法院2022-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每天换着花样学

储育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书,有理论类书籍,也有实践类书籍。其中有一本书特别扎眼,书脊已经散开掉页了,这本书,是一直跟随她到现在的“工作秘籍”。

很长一段时间里,储育都是庭室年龄最小的,因此,她始终有一种不断追赶的心态,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努力。

初入法院,储育和很多新人一样,两眼一抹黑。开始是在窗口负责立案。立案要登记很多事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确定案由,对难易案件做最初的筛选,方便法官对案件有初步判断。

有些案件非常难以判断,比如有销售和合伙内容的合作协议,双方认定到底是买卖合同关系还是合伙关系。开始的时候,储育对此也并不了解,看到法官有一本《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理解与适用》,她也跟着买了一本。从此之后,这本书就一直放在她的案头手头,不仅在工作遇到不确定的时候对照参考,在窗口空闲时也反复翻阅、反复琢磨。

正因为如此这般地每天换着花样学、削尖脑袋地学,储育储备了很多法律知识,她立的案子,到后面审理阶段,很少有案由变更的。

2019年,储育调整到专案岗位,专业技能一下子全都砸在眼前,她有些无所适从,又一次开始从头学习。为了应对案件当事人偶尔会对书记员抛出问题,储育桌上的法律书籍越来越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请教多学习”,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她开始记录下注意事项,厚厚的笔记本里不仅有别人告诉她的重点,还有自己的总结。渐渐地,她也越来越能更专业地解答当事人的疑惑。

储育积极学习专业课程,并参加学历考试。但渐渐地,她发现了学用脱节的问题,于是,她尝试通过经手案件的裁判文书,来掌握相应知识,以及具体应用场景。部分复杂案件,她还会查找关联案件以及其他类似案由案件。

“我接触到的裁判文书都是经常审理的案件类型,在这些案件上下功夫,从工作角度来看,比学习那些基层日常接触不到的大案要案有用得多。”储育说。不断的积累,让她对日常工作极为熟练。2024年9月调整至速裁团队,截至同年年底,储育共协助结案204件,月均结案数量名列前茅。

“笨功夫”是成功的捷径

书记员的工作虽不难,但是,基本上整个环节都要参与,大多数工作是别人看不见的幕后工作。派出法庭中一个书记员可能同时对接好几个法官,手里同时有几十件未结案子很正常,储育最多的时候手里有接近两百件。

程序催着人走,刚开始的时候,储育每天都手忙脚乱火急火燎,想着马上要做完,但同事们告诉她,“欲速则不达,如果为了速度,出了错,反而更耽误时间。”

于是,储育沉下心来,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节奏。对手头的工作,她习惯反复检查,确保不会出错。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的“脸面”,朗读裁判文书是法院很早之前校对的传统,书记员在裁判文书送达给当事人之前,要将判决书朗读一遍,这比一目十行更容易发现错误。

“多读几遍判决书,既完成了校对裁判文书的本职工作,又更快实现自我的专业素养提升。”现在虽然有自动校对软件做提示参考,储育依旧会一个字一个字读出声,用铅笔勾出每个错误,反复读好几遍,也依旧没有丝毫放松。

“每一次敷衍、每一次马虎,看似是对他人不负责,其实最终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工作中,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坐享其成的成就。成绩背后,藏着一个人踏实的努力。

储育转到办案岗位不久,法官就放心地让她担任观摩庭的庭审记录工作。那是2019年11月,某健康权纠纷案件,在南京某大学。当时她对于自己的业务能力不够自信,害怕在庭审中出现错误,给观看的学生带来不好的印象。开庭前一天,她与法官沟通,了解观摩庭的流程,不断确定案件争议点;随后又制作庭审笔录模板,提前反复查看卷宗,将细节一一补录。晚上回到宿舍,依旧不放心,让室友进行提问环节模拟。第二天的庭审顺利进行,她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

把经历变成经验

因为感到自己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表现好的标准,储育总是不断复盘、时时总结。

开始是想办法提高速录效率。储育使用的是专业的速录工具,可以在接到案件的时候就将当事人的姓名、案件类型等庭审中可能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自定义,提升打字速率。开庭前提前十五分钟到法庭,将庭审程序性内容先行预录入,如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举证的证据及证明目的等。

后来,储育发现相同类型的案件,具有相似的裁判要素,审判员往往会以此为参考,展开询问,她会对法官提问进行预判,先行录入,庭审时再进行修正补充。

“这样不仅能让我提前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本身做到心中有数,更加沉着冷静、得心应手,也能较好地提升庭审效率。”储育说。

善于反思的人,能够把经历过的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储育反思后得出的经验,让她的内心更加淡定,也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庭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