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从“一纸判决”到“一片青山”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18日A01

日期:03-18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3月7日,植树节前夕,灌南县法院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就2021年判决的一起森林失火案生态修复工作,邀请曾经的“被告人”仰某梅兄妹及本案专家辅助人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林业科科长、林业高级工程师黄建庭重返6年前森林失火案现场,共同见证一场历时1993天的生态救赎。

2019年9月22日下午,仰某梅兄妹三人相约前往故乡山林内祭祖,不慎引发火灾。三人在扑灭明火后未仔细查看,离开后暗火复燃导致大面积山林烧毁,过火林地面积24693平方米,烧毁树木1138株。

2021年3月15日,灌南法院经审理认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核心是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最终仰某梅因失火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其兄妹三人作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需补种1500棵黑松和500棵朴树。该案判决一出,被全国百家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仰某梅坦言,这份判决既是责任,同时也是改过自新的机会。

判决不是终点,修复才是关键。为确保补种复绿责任落实到位,灌南法院联合修复方案出具方和专家辅助人,对修复方案进行公开论证,确保修复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然而,从“一纸判决”到“一片青山”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

判决后,仰某梅兄妹购买树苗,并发动亲朋好友及山林周围村民清理现场,挑树上山,运水栽植。为保证生态修复效果,仰某梅兄妹在完成苗木栽植后,按照修复方案又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养护。刚栽植的两周内,兄妹三人每天都要带着村民到山上为4000多棵树苗浇水,在干旱季节保证一定的浇灌频率,秋冬季节又及时清理杂草消除火灾隐患……“这些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即便是养护期过后,仰某梅和她的家人也经常来到林地查看苗木状态,浇浇水、剪剪枝,看着它们从羸弱到强壮。四年来,仰某梅兄妹投入全部精力,累计补种黑松、朴树共计4016株,还在专家的指导下搭配了栀子花和红叶石楠。跟随法官回访过程中,黄建庭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道:“补种的黑松苗情表现优秀,红叶石楠虽有少部分死亡,但总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过火场地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覆盖度也已经恢复到较好的状态……”

“判决不是目的,唤醒责任、修复生态、教育群众才是司法的价值所在。”主审该案的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庭长蒯舒表示,从“失火者”到“护绿人”,当最后一片焦土被绿色覆盖,这场持续1993天的生态救赎已超越个案意义,给连云港环境资源审判和生态修复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近年来,灌南法院深入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不断探索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实现修复责任的灵活方案,从山地补种复绿到海岸生态巡护,从修复基地建设到生态修复金判决就地使用,逐步实现生态修复规范化、规模化、实效化,努力做好环境资源审判的“后半篇文章”。灌南法院将继续以司法之笔绘就生态画卷,让每一份判决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基石,为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