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第一天,伴随着第一锹土落下,一个总投资50亿元、年产500万台智能家电的项目在淮安经开区破土动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纳税1.5亿元,一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新篇章,正悄然铺陈开来。可是就在几年前,这片土地还曾杂草丛生,厂房空置,与时同时,百起案件到了淮安经开区法院。
某装备公司,年纪大一些的淮安人恐怕都听说过,其生产的“江苏牌”拖拉机曾在国际“田间日”拉力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农机产品。
可是从2018年开始,由于产品竞争力下降,资金链断裂,产生大量诉讼案件,紧随而来的破产清算如同一场风暴,债权人、职工权益、巨额债务让人喘不过气。
接到案件后,法官王惠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厂区,只见一些厂房矗立在荒芜的土地上。钢筋裸露、水泥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半途而废的遗憾。
“如何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推动全区低效用地清理?”在那些寂静无声的深夜,昏黄的灯光下,王惠芹埋头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资料,专注而执着地苦苦思索。
债权人与企业职工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用一生的积蓄投资却换来一纸空文;有年轻的创业者,梦想破碎在尚未建成的厂房前;还有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人,期待着工资能支撑起家庭的希望。每一条债权记录,王惠芹都细细核对,确保无一遗漏,因为她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一份对公正的渴望。
“土地370亩,厂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案件不能一破了之,那么大的连片土地不能浪费,更不能贱卖。”经过多次调研、沟通、汇报,王惠芹知道,单凭常规手段难以破解僵局,亟需创新思维与坚定决心并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让“好地块”与“好项目”双向奔赴,而不是再次陷入低效利用的困境,王惠芹积极与区党工委、管委会沟通,争取支持。在拍卖过程中,王惠芹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参与拍卖方案的制定,在拍卖公告中设置弹窗,提醒竞买人注意产业规划要求、投资强度、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环境要求等事项,鼓励投资者、劝退投机者,确保这块土地能够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最终,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指导下,该公司的破产案取得了圆满成功,职工债权得到100%兑现。202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韩电集团年产500万智能家电项目正式开工,这块土地迎来了新的投资人,50亿元智能家电项目落地也填补了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发展空白。
司法护航,让“黄金地块”真正发挥“黄金”作用。如今,当昔日的空荡荡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王惠芹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案例,只是淮安经开区法院服务保障大局的一个生动缩影,像这样彰显法治智慧与担当的案例故事还有很多。“云速赔”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平台,2024年处理1208件交通事故诉前调解案件,成功调解843件,调解成功率近70%,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效率,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涉农土地纠纷调处,依靠党委政府,赶在暴雨到来之前,成功让1800亩小麦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