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孙凯
春风吹过法袍,法槌声声回响。三月的阳光洒向大地,映出一群始终挺立在正义经纬线上的坚强身影。盐城市盐都区法院的女干警们柔肩承重器,温情织法网,展现着新时代法院铁军的风采。
审判法庭上的“她力量”
面对主城区法院每年人均300余件案件的压力,来自不同审判部门的她们用一颗“大心脏”扛起了业务第一线的担当。堆积如山的卷宗,迟迟灭去的灯光,见证着无言却伟大的信仰。
2009年10月,王星月踏入了盐都法院大门,开启了她的审判工作生涯。历经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15年的实践锻炼,王星月荣膺“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最美法官”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无不诉说着她背后的付出与坚守。
投身行政审判工作后,王星月愈发强烈地感受到行政审判的重要性。房屋征收案件,关系到群众的居住权;食品安全案件、医疗卫生案件,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权;劳动保障案件,关系到群众的劳动权益……正是因为行政审判攸关群众切身利益,王星月在处理每个案件时也愈发谨慎。
“谢谢你们的关心,这个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在一起确认强制拆除行为违法案件中,王星月邀请检察院、司法局和相关部门共同分析案情、研判措施,推动争议实质化解。双方达成一致后,她还多次致电行政相对人询问案件情况,得知双方已经按照约定处理完毕才放下心来。
扎根基层的“她智慧”
盐渎故郡,淮左新屏,盐都区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盐都法院的5个基层法庭。
在这些基层法庭中共有23名女性干警,她们在基层法庭执法办案力量中大大超过了“半边天”。平时,她们既要在法庭开庭,也要走进田间地头化解纠纷矛盾、送达法律文书、开展法治宣传。
成丹丹就是其中一员,她是大冈法庭的员额法官。虽然才到盐都法院4年,却已经在4个基层法庭工作过。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她通过基层法庭的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更加成熟、稳健的工作风格,群众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
“阿姨,恭喜你答对了!送你一个小礼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成丹丹和同事们一起走进义丰夜市,用夜市法治小摊这一新颖方式在热闹的晚市里开展普法活动,一时间吸引了数十名群众围观。这项活动被最高法院官方微博、省法院微信公众号等全国和省市级新媒体转发推介。
西乡路远,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中有她们,街头巷尾的普法活动中有她们,左邻右舍的纠纷调解中也有她们。在一件又一件的民生小案中,她们以非凡的毅力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巧解千千结,她们的信念是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
司法为民的“她担当”
“要是收不回这笔钱,我们家真不知道要怎么办。”
经年辛勤,累月奔波,王某的烦恼终于在这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宋君总是充满干事创业的动力。面对被申请破产的企业,她会和法官助理一起实地查看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摸清企业的债务情况。王某的案件就涉及一家经营理念跟不上的服装厂。她第一时间想到了盐都区破产案件府院联动平台。
这个平台是盐都区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的一项成果。原本是为了更高效发布资产处置信息,但宋君认为“资产处置只是一口水,能解渴却不能救命”,于是她建议把重整信息也加入平台中。在府院的共同努力下,平台发布的信息种类变多了,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这个经营不善的服装厂也获得了一名投资者的青睐,企业得以重新投入生产。
“这是我们总结的‘识别—搭台—驱动’的企业破产重整三部曲思路。”宋君在一次会议中介绍了破产审判部门的工作经验。所谓三部曲,一是瞄准“识别”,把准脉、开对方;二是突出“搭台”,优机制、聚合力;三是强化“驱动”,畅通道、快出清。
这一套“组合拳”是宋君结合自身的破产审判工作经验总结而成。有人说,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基本规则,经营不善就“退场”。宋君深知企业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一个企业垮掉往往意味着许多家庭走入困境,甚至给他们带来绝望。作为一名破产法官,必须多思考一点,要尽全力为那些还有希望的企业找到“重生”之路,让它们保得住、活下来、经营好,也让“万家灯火”更温暖、更明亮、更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