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王雅勤: 在生活的褶皱里寻找春天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07日A06

日期:03-07
字号:
版面:第A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雅勤:

本报通讯员 昆法萱

“书记员,给他(她)拿点纸巾吧。”在审理婚姻家事类案件时,当事人泪洒当场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昆山市法院行政庭审判员王雅勤在法庭里总是准备好一包纸巾。

每一桩诉讼到法院的家事纠纷,或许都有着传统观念里“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苦涩和隐痛。对于法官来说,家事矛盾的化解,需要耐心倾听、仔细观察、换位思考,把每个“法结”“心结”都细细掰开揉碎,寻出一条兼顾人伦与法理的通途。

而一包纸巾,有时就是让困在负面情绪中的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的那一抹温情。王雅勤将柔性司法理念、调解优先原则贯穿案件始终,用一名90后女法官细腻的视角,在法理情交融中探索着家事审判的最优解。

一路走来,足迹深深。

案子是当事人的人生

十二月的寒风裹着湿气钻进乡镇司法所走廊,王雅勤来回踱步,调解方案在脑中反复推演。

这是一起旷日持久的离婚拉锯战:房屋拆迁矛盾、财产分割和离婚补偿争议、多次报警记录,还有女方确诊精神疾病的诊断书,交织成两个家庭许多日夜的煎熬。王雅勤深知,下判容易,但如何用最大的善意去化解和疏导纷争、尽量减轻伤害,才是对法官的法律智慧和调解艺术的真正考验。

依托院地协同机制,王雅勤积极联动所在社区以及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开展“背对背”调解,从双方脾气秉性、家庭背景入手,时刻抓住当事人的情绪心理,向财产分配期望逐步靠拢。随后,她又从协助搬离房屋、办理户口迁出事宜等角度,反复沟通协调方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离婚。窗外的冬阳穿透云层,这起长达四年的离婚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到离案件最近的地方去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而家庭纠纷的病灶,往往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每每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王雅勤都会做好上门调查和家门口开庭的准备,她的这份认真热忱,也成为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利器。

一起遗嘱继承纠纷中,九旬老太因未获得儿子遗产份额拒办房产过户。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很可能不识字,王雅勤联系到相关社区,直奔老人所在养老中心实地走访,面对面了解老人生活中的需求与困境。随后她又积极与原告协商,释明应为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在王雅勤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原告支付老人一定金额补偿用于基本物质生活保障,老人配合顺利完成房屋过户,实现了保护特殊困难群体利益和尊重遗嘱自由的有效平衡。

解纷密码在法庭之外

办理家事案件的过程,其实也在审视并参与他人的人生,最能够触及王雅勤内心柔软角落的,是这些案件里的孩子们。

作为一名母亲,王雅勤深知父母爱子之切,也更能够感同身受、将心比心。在法庭上,她常结合自身体会,分享亲子关系中的子女需求及父母不同角色职责,对家长释法理、讲情理。她也将专业心理辅导引入家事审判,循序渐进地为未成年人解开心结,让纠纷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让裁判带着温度稳稳落地。

在法庭外,王雅勤不断延伸司法审判职能,在纠纷预防上下足功夫:担任多所中学的法治辅导员,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三员一导”工作,联动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立德树人 法伴成长”等共建活动,采用现场教学、线上直播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普法课程,致力于将未成年人审判与保护工作相结合,为孩子们构筑起坚固的法治港湾。

今年,是这名90后女法官走进昆山法院的第11年,也是她审理家事和涉少案件的第4个年头。时光流转、岗位更迭,王雅勤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办案量位居全庭首位,多次获得办案标兵称号。同事们笑称她是“小身材大能量”,满满都是带着钦佩的肯定。

在离案件最近的地方,王雅勤如春风化雨,润心无声。而那些被温柔包裹的人生,终将在阳光下舒展成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