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焰”护学路 四十九载情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06日A02
日期:03-06
本报通讯员 庄志山
本报记者 李多闻
在徐州市大马路与文化路交汇处,一块印着“学雷锋护学岗”的铜牌,于晨光轻抚下闪耀着动人光泽。作为市区核心位置、队史悠久的大马路消防救援站,与一墙之隔的大马路小学,默默保持着长达49年的共建情。自1975年双方互聘校外辅导员始,大马路站的消防员们历经三代人的执着坚守,将那抹坚毅的“火焰蓝”,深深融入校园安全的严密网络。
50米护学之路:
风雪中的温暖奔赴
“消防员叔叔来啦!”每天清晨7时30分,大马路小学校门口便响起孩子们清脆欢快的呼喊。身着整齐制服的消防员们早已精神抖擞地列队上岗。这条不足50米的通道,是徐州特别温暖的“安全走廊”。自1975年消防站设立“学雷锋护学岗”,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大雪纷飞,护学岗上的那一抹“火焰蓝”始终准时出现、从未缺席。
2024年2月,暴雪突袭徐州城,校园内外积雪厚达20厘米。大马路站的消防员们凌晨5时紧急集结,在冰天雪地中连续奋战4个小时,为2000余名师生开辟出一条安全的“通道”。开学首日,消防员们稳稳地护送他们安全踏入校园。
三代人社区守望:
从“近邻”升华至“家人”的温情
“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就是群众的‘消防亲戚’。”这句话早已成为大马路站消防员们的口头禅。在大马路站辖区7个街道30个社区中,91岁的抗战老兵唐玉仆爷爷,是消防员们格外关注的对象。
在老旧社区里,消防员们的服务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职责本身。他们会帮独居老人疏通堵塞的下水道,为残障群众家庭安装烟雾报警器,甚至细心地为居民修除院子里容易绊人的树桩。2024年的寒冬,万通社区的李奶奶家中突发漏水,消防员们顶风冒雪爬上屋顶,认真修补破损的瓦片;王爷爷家的院落,因树桩多次绊倒家人,消防员们得知后,用电锯平整路面。万通社区书记王婷感慨万千:“他们可不只是救火的英雄,在我们社区居民心里,他们就是我们最亲的家人。”
荣誉与传承:
蓝焰精神的世纪接力
49年的默默坚守,让大马路消防救援站成为徐州消防救援队伍践行雷锋精神的杰出标杆:31面锦旗、100余封感谢信,挂满了荣誉墙。然而,在消防员们心中,更为珍视的,却是孩子们亲手送来的红领巾。每次消防站开放日,少先队员们都会满怀敬意,郑重地为叔叔们系上这份象征着信任与崇敬的“最高勋章”。
在营区里,“雷锋精神学习月”活动从未间断。新入职的消防员侯浩楠在日记中深情写道:“前辈们用坚实的背脊扛起了责任,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延续这份伟大的使命。”如今的大马路消防救援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拥有50名注册志愿者,服务范围从最初的校园护学,拓展到商圈、社区。第18任薪火班班长雷东多语重心长地说:“49年前,第一任薪火班班长带着队员们在这里站岗时,连个遮雨棚都没有。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