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室”真心为群众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3月05日A01
日期:03-05
“以后遇到事,就到这里来,麻烦事全没了……”2月14日,居住在南通市崇川区秦灶街道的杨先生感慨说道。此前,他与邻居间的噪音纠纷让他头疼不已,如今,这桩烦心事被妥善处理。
这个备受群众称赞的地方,正是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的“群众工作室”。崇川分局把它定位为“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服务窗口,“群众工作室”汇聚了一批具备丰富基层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的骨干民警,专门为有疑难复杂纠纷的群众排忧解难。
“30%的接报警是矛盾纠纷,其中少量复杂疑难矛盾牵制了大量警力。”崇川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崔勇说,推行“群众工作室”机制后,让基层民警从民事纠纷调解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打击犯罪的主业中。
姜豪是该局治安大队派驻到“群众工作室”的专职人员。每周,他都会仔细梳理各所入户走访中获知的矛盾纠纷以及110接处警和办案过程中了解到的矛盾纠纷,并进行归类整理。同时,他会详细了解相关人员的诉求、行为以及关系人情况,建立“一事一档”,按照调解的难度和紧迫性进行统筹安排,专项推进。目前,“群众工作室”已梳理出亟待化解的纠纷事项70余起。
今年1月,辖区唐闸街道发生一起房屋买卖纠纷。卖家以各种理由拖延交房时间,买家多次催促无果后情绪激动。“群众工作室”介入后,一方面明确指出卖家的违约行为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出发耐心劝说卖家,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买家带来的困扰。经过多次调解,卖家最终履行合同义务。
纠纷调解耗时又棘手,最怕的就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群众工作室”汇集检察院、司法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街道社区等多部门具有丰富调处经验的人才以及法学专家、人大代表、律师等社会力量,形成了“人员共融、信息共享、机制共联”的聚合效应。自2024年以来,“群众工作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2起,调处成功率高达98%以上,有效预防了民转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