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郝彤
本报记者 王晓红
近年来,徐州市贾汪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扩大解纷“朋友圈”、夯实解纷“主阵地”、打造解纷“终点站”为抓手,在诉前、诉中、诉后三端齐发力,全方位搭建“预防在先、全程化解”的立体化多元解纷格局,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做实全链条司法衔接,构建‘源头治理、实质解纷、诉后延伸’的闭环善治模式,努力将矛盾吸附在当地、纠纷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基层,实现社会和谐和法治建设的双赢。”贾汪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伯亚如是说。
聚力!织密解纷“共治网”
一直以来,贾汪法院不断解码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思路、新方式,强化与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联动对接,拓展“法院+N”的共治网络,致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前端”,为辖区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感谢你们用心调解,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成本、诉讼成本!”一起合同案件调解后,当事人难掩感激之情。
某材料公司诉某工业公司运输合同纠纷,被告因公司回款压力,拖欠货款110余万元一直未支付,原告将其诉至法院。贾汪法院收到该案后,发现原、被告均系辖区内企业,且原告为商会成员,遂主动联系并邀请贾汪区工商联介入调解。最终,在法官专业技能过硬与商会熟悉企业的优势加持下,双方最终达成1年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一起涉企纠纷被快速化解。
2023年,“贾汪区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挂牌成立,是商会调解机制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贾汪法院多次为调解员授课。经过2年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商会实质参与调解、司法专业特长发挥、调解员技能提升,逐步搭建起“速度快、优势显、效率高”的定分止争“快车道”,推动涉民企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2024年,“法院+商会”调解模式成功分流案件227件。
孟昭义法官退休后发挥余热,利用善解“死扣”、善化“心结”的优势,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法律知识,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性化解。在贾汪法院,这位“专家门诊”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新“枫”景。
近年来,贾汪法院紧紧牵住诉源治理牛鼻子,创新打造“网格吹哨、人民调处、法庭跟进”解纷模式,开展“无讼村居”创建工作,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
与此同时,贾汪法院持续推进“融合法庭”建设,在每个镇级辖区内设置固定联系法官1名,以实体化场所为支点,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将司法服务载体和触角向社会治理末梢有效延伸,把法律咨询、调解指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另一方面,“融合法庭”也不断完善与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之间协同联动机制,通过资源融合、力量聚合,推动法治力量下沉共享,以高质高效的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赋能。
专业!深耕解纷“主阵地”
隆冬的一个早晨,周老汉与妻子略显激动,他们向法官赵妍爽赠送锦旗并鞠躬致谢……这一幕背后承载着一个“困境中的曙光”的故事。
塔山法庭在辖区某村就地巡回审理了一起涉农金融贷款合同纠纷案件,吸引了广大村民旁听。周老汉与某银行签订《农户贷款借款合同》,向银行借款60余万元用于种植大蒜及草莓,约定2年内偿还。
受草莓种苗质量的影响,借款到期后,周老汉无力偿还借款及利息,某银行遂诉至法院。赵妍爽了解案情后通知双方到庭。周老汉表示农产品收成锐减,希望能延迟还款时间,以缓解目前的生产经营困境。
案件明晰后,赵妍爽决定从利于发展农业、重拾生产经营信心的角度调停。在紧扣法、理、情等多个角度多次做双方工作后,当庭达成延期还款的协议。据悉,周老汉在年前已顺利还上贷款,农产品经营欣欣向荣,过上了一个舒心年。
本案是贾汪法院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之一。塔山法庭根植于乡村沃土,将一站式诉讼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打造“多元解纷+巡回审判”工作模式,同时注重“售后服务”,加强判后释疑、履行督促,贴心服务群众,把法理讲透、事理讲明、情理讲通,努力让涉农纠纷“软着陆”,以“小法庭”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7月30日天降大雨。凌晨时分,某小区业主发现排水泵不能工作导致其负一层房屋被淹。业主认为,物业公司存在明显的管理失职和不作为,应对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故起诉至法院。
法庭上经查明,事发时雨水井的水泵并未正常运行,且原被告实际形成了事实服务关系,故原物业服务合同继续有效,物业对案涉楼栋排水泵负有维护和维修的义务,酌定物业公司赔偿其损失4000元。庭审结束后,涉案业主主动缴纳了拖欠的物业管理费用。
打铁还需趁热,贾汪法院在此契机下,邀请区城管局、街道、55个小区38家物业公司开展座谈,探索解纷最优路径。
据统计,2024年,贾汪法院审结涉及住房、医疗、物业、农民工工资等民生案件6479件,判公案件、判暖人心。
延伸!画好解纷“同心圆”
办好案件只是“治标”,在裁判后强化职能延伸,及时为社会治理“把脉开方”,才是治本之策。
2024年11月2日,韩某向法院送来书写着“公正司法、廉洁高效、尽职尽责、为民解忧”的锦旗。更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前来送锦旗的韩某,此前是一名“老信访”。
时间回溯到2012年,石某诉韩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被告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石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涉案房地产及土地附属物因无人竞买最终以流拍价157万元抵给石某。后韩某以出借人石某存在虚假诉讼为由请求法院对原审案件重新进行审理,想要回被抵债的房产。为此,韩某走上了多年信访之路。
在了解韩某诉求并依法审查后,贾汪法院对该案启动执行监督程序,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听证、协商,多次到房产管理部门调查涉案房屋情况。在反复协调之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件信访老案得到实质性化解。
2024年3月1日,在大吴湖里产业园,一场法治讲座正在进行;与此同时,贾汪法院少家庭坚持每年制定全年“家事+少年”普法计划,选取“法护花季”“护航青春”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深入辖区企业,倾听企业心声,解答疑难困惑……2024年以来,40余名法官及助理实地走访辖区企业120余家,通过问需纳谏、把脉施策,及时提供司法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贾汪法院还采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普法:贾汪拾话、法官说法、小案例大道理等系列“云上”法治课收获广大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