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法院创新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诉讼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21日A01
日期:02-21
本报记者 翟敏
本报通讯员 曹秋阳
近日,泰州市姜堰区法院出台《关于建设工程类案件中专家辅助人及特邀专家参与诉讼活动的意见》。该制度旨在破解小额建设工程类案件“鉴定成本高、专业门槛高”的双重难题,通过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诉讼活动的做法,探索一条“专业赋能审判、智慧化解纠纷”的创新路径。
建设工程类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传统鉴定程序虽能解决专业难题,但动辄数万元的鉴定费用常使小额案件陷入“维权成本倒挂”的窘境。
“案件标的可能只有几万元,但鉴定费用就要上万元,这对当事人来说确实难以承受。”民一庭副庭长高峰向记者道出司法实践中的现实困境。
面对这一矛盾,2024年3月,姜堰法院便开始尝试引入专家辅助机制,建立起涵盖建筑质量检测、工程造价评估、施工工艺规范等领域的专家库,通过专家现场勘验、专业答疑等方式,为案件审理提供智力支持。同年5月,《意见》初稿制定成形。
在一起装修工程瓷砖鼓包案件中,高峰邀请建筑装饰专家实地勘查。特邀专家在充分了解施工流程后,出具了专业意见,令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要是走鉴定程序,至少要多花半个月时间和上万元费用。”当事人张某感慨道。
在另一起建设工程质量纠纷中,承办法官肖立芹也邀请了专家协助办理案件。经过数次的实地走访、现场调查,特邀专家逐项指出施工工艺缺陷,促使施工方主动担责。
“这项制度实现了司法需求与专业供给的精准对接。”姜堰法院民一庭庭长代西华介绍,通过将专家智慧嵌入审判流程,既破解了专业事实认定难题,又避免了“鉴审分离”导致的程序空转,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实现。
边实践边完善,边完善边实践。今年2月,姜堰法院正式出台《意见》。根据《意见》规定,法院建立特邀专家与专家辅助人双轨协作机制,特邀专家由当事人协商选定或随机摇号确定,确保程序公正;专家意见需经庭审质证后综合认定证明力,确保公信力;专家可参与现场勘验、专业答疑,避免高额鉴定费用,提升审判效率。
近日,姜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平在民一庭调研时强调:“作为全市首家建立建筑业巡回法庭的法院,在建设工程类案件处理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专业化审判为基石、以创新机制为驱动、以司法为民为导向,深化专家参与机制,做精专业、做强创新、做响品牌,为当事人提供更高效、更权威的纠纷化解方案,为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