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静是淮安市清江浦区法院民二庭的一名法官。据统计,她在三年内办理了1500多件民间借贷案件,没有一件被发改,一直保持较高服判息诉率。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深刻理解,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温情与严谨并重的工作态度。她的“秘诀”,不仅展现了一名优秀法官的职业素养,更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以心换心,赢得信任
刘平静相信,法官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当事人心中的一束光。她深知,许多当事人来到法院时,往往带着焦虑、无助甚至绝望的情绪。因此,她在办案过程中,以温情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她曾收到一名身患重病的当事人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在案件沟通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总会在电话里先关心我的身体情况,她的安慰和鼓励是我那段黑暗日子里的一束光,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这种温情,是刘平静内心对当事人的真诚关怀。她认为,同情并给予鼓励,是对于身处困境的人们最真实的表达。在办案过程中,她总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困难,认真回应他们的诉求,让当事人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也让当事人更容易接受法官的观点和建议,从而为案件的顺利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
刘平静常说:“要像对待孩子、对待家人一样,把耐心和关心倾注在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
精细审查,还原真相
作为一名法官,刘平静深知工作需要严谨细致,必须认真把好案件质量关。在办理民间借贷案件时,她始终坚持“穿透式”审查,力求最大程度还原案件真相。她会在庭前打电话教会当事人在手机上生成完整的转账流水,以便开庭时审查有无其他往来。同时,她还会仔细查看当事人的聊天记录,判断事实是否与当事人陈述的截然相反。曾有代理人吐槽,认为她查得太严了。刘平静坚定地回应:“不严格审查,真相就搞不清楚。没有事实为依据,如何让双方心服口服?”
刘平静的严谨细致不仅体现在对证据的审查上,还体现在对案件事实的深入挖掘中。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持金额为1万元的借条起诉被告,要求还款。被告却否认借款,称原告自己开了个赌博账号,充值1万元后给被告赌博。
在第二次庭审中,被告提交了一张转账记录,其中多笔转账发生在深夜甚至凌晨,据此主张这是赌资。原告则辩称这是从被告店里买烟酒及套现的钱。刘平静敏锐地发现,原告的解释不合常理,三更半夜去套现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她通过进一步调查,找出了更多证据,最终认定这1万元系赌资,并裁定驳回了原告的起诉。原告上诉后,二审法院予以维持。
因人施策,定分止争
刘平静在办案过程中,始终注重释法析理,因人施策。她认为,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背景,因此在处理案件时,她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她认为,法官的职责不仅是解决纠纷,更是通过释法析理,让当事人明白法律的公正与温度。正是这种“纠纷到我为止”的责任心,让她在三年内办理的1500多件案件中,没有一件被发改,真正做到了服判息诉。
针对较为复杂的民间借贷案件,在撰写判决书时,刘平静不仅从法律角度进行详细分析,还从情理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最终让当事人胜败皆服。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案件,她会充分运用法院的定案把关机制,确保每一个判决都能经得起考验。
刘平静常说:“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因案施策、因人施策,释法析理、定分止争。”她的这种工作态度,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也让许多纠纷在庭前得到了化解。她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法官的耐心表达与努力奔赴,恰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