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这样的调解更有效!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14日A04
日期:02-14
“吴法官,这面锦旗请您一定要收下,现在事情解决了,我心里也踏实了。”2月10日,当事人周某某专程向南通中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吴亚峰送来锦旗。“真情温暖感人心,人民法官为人民”,锦旗上的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这背后,是一段关于友情、困境与和解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2021年3月13日,周某某和肖某某父子一同前往安徽省来安县购房。周某某与肖某某父亲是多年好友,当得知肖某某购房资金有些紧张时,周某某便主动帮忙支付了10万元购房定金,之后又借款50万元给肖某某用于购房。2021年12月5日,肖某某向周某某出具了一份60万元的借条,承诺尽快还款。
谁想到,仅仅归还了3万元后,肖某某就没了下文。最终,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周某某选择诉诸法律。
一审法院判决肖某某归还周某某借款57万元及利息,但肖某某不服,提起上诉。
进入二审,吴亚峰研究发现,肖某某的父亲在借款后因病离世,这一家庭变故让肖某某陷入经济窘迫的困境。
“我实在没办法,手头上资金上实在是周转不过来。”肖某某无奈地说。
“周某某,肖某某现在确实很困难,但他愿意分期还款,您看能不能再给他一些时间?”吴亚峰耐心劝解。
吴亚峰认真倾听双方诉求,从法律条款到事理情理,耐心调解。最终,在法院的多轮调解下,肖某某承诺分期还清借款,双方握手言和。
“对法院来说,出一份判决很容易,但对当事人来说,将心比心的调解往往更有效果。”吴亚峰时常这样勉励南通中院民五庭的干警。新的一年,南通中院将继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案结事了人和”为办案目标,逐步形成“头雁领航、青雁展翅、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用心用情做好各类借贷纠纷的化解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充电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