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创新调解机制 实现纠纷共治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14日A04

日期:02-14
字号:
版面:第A04版:江苏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近日获悉,2024年,徐州市云龙区法院诉前调解矛盾纠纷10915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居全市法院首位,新收民事案件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近年来,徐州市云龙区法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力市场化调解组织

实现“三赢”局面

云龙区法院探索引入市场化调解模式,即社会化组织“和顺”调解中心入驻法院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70余件,标的额超7000万元;联合公证处创新“诉服+公证”解纷机制,以赋强公证方式快速解决纠纷137件,在全市率先实现“公证司法”无缝衔接。

徐州某集团是一家经营小商品批发的大型市场,众多承租店铺的经营者与其签订了长期经营合同,并按约支付管理费。然而,在电商经济的冲击与疫情的双重压力下,不少经营者陷入经营困境,无奈选择闭店。但他们并未意识到,即使店铺关闭,租赁合同依旧具有法律效力,管理费仍需继续支付。因此,该集团不得不将部分拖欠管理费的经营者诉诸法律。

当双方当事人在“和顺”调解中心再次见面时,在调解员耐心调解和法律知识普及下,部分经营者认识到合同的法律效力,并主动补交管理费,协商终止合同。此举不仅满足了该集团的资金需求,也为经营者及时止损,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双方均对此次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目前,云龙区法院设立3间‘和顺’调解室,由多名社会工作人员参与调解,这样的社会化解纷机制,不仅给法官减负,还有效激发了调解员的积极性,当事人也节省了费用和时间,一举三得。”立案庭庭长杨晓宇表示。

借力融合法庭建设

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

“我是咱们社区的包挂法官,如果大家在调解过程中,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找我,我看到后会随时回复。”这是立案庭副庭长吕婷加入包挂的店子社区调解工作群后发的一条消息。

云龙区法院积极推进融合法庭建设工作,注重“走出去”,利用“法官指导+社区调解”的方式方法,高效能释放基层治理力量。

王某因拖欠魏某货款发生纠纷,社区进行调解。调解员向吕婷求助。结合实际情况,法官给出调解建议。一个小时后,社区工作人员便打来电话,称王某接受调解意见,三个月内将款项打给魏某。仅几通电话,该起纠纷成功化解。次日,双方在云龙法院驻店子社区的融合法庭里签下了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

以更小细胞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云龙法院升级建设“融合法庭”11个,实现全区9个街道全覆盖,通过“1终端、1条线、1块屏”,把“融合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办理涉诉辅助事项183次,审理案件545件,调处矛盾纠纷2429起,力促矛盾纠纷发现于萌芽、化解于基层。

借力多方力量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云龙区法院通过前期谋划、中期协同和后期断后给解纷力量增加底气,一个协同协作、互动互补、相辅相成的系统,在基层有条不紊地运作。

该院积极参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深入总结社会管理经验。

前期,云龙法院联合区司法局召开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座谈会,设置辖区内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组成;中期,采取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调解人员进行了调解技巧、调解心理、诉调对接、微解纷使用、特殊类型案件调解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后期,利用好司法确认“立等可取”快速通道,优化线上线下“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