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13日A02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A02版:政法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绿”意共融,扩大公益保护“朋友圈”

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征途上,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并非孤军奋战,他们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公职律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环境资源领域案件调查、磋商、听证等多个环节,破解“各自为政、信息壁垒、认识差异”等衔接难点,汇聚公益保护的强大合力。为了解决环资领域单一行政处罚案件中受损公共利益得不到赔偿难题,他们与区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工作局等行政机关携手并进,先后构建起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公益诉讼+行政处罚”等一脉相承的工作机制,落实公益损害赔偿627万余元,连续三年获评市政法创新创优项目。办理的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分别获评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市场监管总局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绿”动未来,打造市域治理“示范点”

一池林荫浮绿水,白鹭枝头舞蹁跹。这是坐落于常州市“四大湖泊”之一宋剑湖畔,常州市首个“三法衔接”生态修复基地内的真实美景,也是常州经开区持续擦亮“绿水青山”生态底色的缩影,获评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2023年1月,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会同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综合执法局等5家行政机关出台《关于加强环境资源领域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与公益诉讼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有力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在办案中的协作配合,该机制在全市推广,并获评全省优秀改革创新项目。在此基础上,该院又进一步将执法司法成果巧妙转化,2024年6月,联合常州市检察院牵头辖区遥观镇、生态环境分局等7家单位,共同打造集生态修复、多元治理、普法宣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常州市“三法衔接”宋剑湖生态保护基地,打通“司法执法”到“生态修复”的最后一公里。自基地落成至今,已有4名公益损害赔偿人在此完成1450小时环保公益劳动,补种绿植280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