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13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法制报

句容法院温情执行缝补家庭裂痕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13日A01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翟敏

本报通讯员 句法萱

2月6日,正月初九,年味正浓,句容市法院执行局四名干警正在驱车赶往湖北执行的路上。此行是为了两起关于孩子探视权和抚养权的行为执行。

婚姻家事纠纷案件,一直是法院案件中冲突最为激烈,矛盾最为复杂的案件类型。本次执行两起案件则更为典型,法官杨泳向记者介绍了这两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第一起案件,曾某某与田某某经法院调解离婚,约定5岁孩子由女方田某某带回湖北省麻城市抚养,曾某某不需支付抚养费且寒暑假可将孩子接走生活。离婚后首个寒假,曾某某未能实现探望权,遂于春节临近前向法院申请执行。第二起案件,蔡某将未满两岁孩子带回湖北省崇阳县生活并隐匿行踪,姚某某向句容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双方离婚且抚养权归女方姚某某所有。判决生效后,蔡某未予配合,姚某某于春节临近前向法院申请执行。

“婚姻家事案件执行,如果是拒不抚养、赡养,那么从严从重罚款拘留处罚,理所应当。但是在上述两起案件中,被执行人都争着抚养孩子,并且未向对方主张抚养费用。”杨泳判断,产生抚养纠纷一定是彼此心结和矛盾激化,必须找到矛盾节点予以化解,才能给孩子成长创造一个安宁的氛围。

于是,对于上述被执行人,法官决定陪同申请执行人亲赴现场办案。

2月7日上午9点,执行法官在麻城法院接待室见到了被执行人田某某及其家人和孩子。法官并未第一时间通知申请执行人过来接孩子,而是让他们在大厅外等待,然后耐心倾听被执行人一家的顾虑,肯定了他们抚养孩子的艰辛,也解释民事调解书对双方共同的约束性和不履行的后果。经释明,被执行人一家终于放下顾虑,自愿将孩子交给申请执行人带回江苏。解除一方戒备后,法官方才通知申请执行人进接待室。之后,在法院干警、被执行人家属见证下,孩子坐上了车辆,启程回苏。

第一个案子执结,大家如释重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站。

第二起案件的案情更为复杂,因为在春节期间,被执行人家族人员齐聚,执行干警们想要找到孩子,接走孩子,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再难也要去试一试,杨泳决定不休息,立刻出发崇阳县。

三百公里,中途一人一碗泡面,下午两点一行人就已到达了崇阳法院。由于孩子实际居住处不明,为避免孩子可能被临时藏匿,在当地法院执行局的支持下,执行干警决定与申请执行人先行前往现场摸查。

该地址为一处住宅小区,而申请人也不能确定具体住处,只能确定应该在中间三层边户。在此情况下,三名干警便同时敲门,开口问:“是蔡某家吗?”结果中间户里一名年近七十老人开了门,下意识回了句:“是的。”

进门后,根据预案,杨泳直接进卧室看到了正在午睡的孩子,一名干警紧盯家中利器防止冲突升级,一名干警下楼呼叫支援。然而,开门三分钟,支援力量还没到,被执行人亲属已经迅速赶到,一时间面积不大的房间里站满了被执行人亲属,且火药味十足。

“当时被执行人蔡某不在家,我们丝毫没提要带走孩子,只是通知让蔡某回来谈谈。”气氛逐渐缓和,杨泳便坐在沙发上拉着被执行人父亲开始讲道理。等当地执行局和公安十名干警赶到现场,杨泳这时才通知申请执行人姚某某进门抱起了孩子,并让被执行人一家带着孩子来到当地法院等待蔡某来,当面解决问题。

大概半个小时后,蔡某从城外赶来,在得知孩子就在隔壁并未直接带走,气氛瞬间缓和了很多。在接待室里,杨泳与法警向两名当事人指出了在此次离婚纠纷应对中他们的错误方式,就财产分割、探视权等后续权利如何争取和诉讼进行了详细的答复。耐心解释了一个多小时后,蔡某一家都劝说蔡某听取法官意见,走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最后一家人同意让申请人带走孩子。

三天两夜,奔赴一千九百多公里,此次执行,未罚一元,未拘一人,未吵一架,执行干警用最大的善意去弥补两个家庭破碎的裂痕,努力为两名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更加宽松柔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