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爱:江阴交警的“最后一米”守护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2月12日A01
日期:02-12
2024年深秋的一个清晨,江阴市周庄镇的乡村公路上,雾气还未散尽。交警中队民警老庞和他的搭档小张,沿着一条蜿蜒的村道缓缓前行。这条路,老庞已经走了无数遍。路边的稻田金黄一片,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宁静的乡村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交通事故的“黑点”。
“以前这条路,每年都要出几起事故,尤其是上下班时段,汽车、电动车、行人混行,隐患很大。”老庞一边检查路边的交通标志,一边对小张说道。他的手里拿着一份隐患排查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条路上的每一个风险点。
“最后一米”的坚守
2024年,江阴交警在全市划分了83个警务责任区,老庞所在的周庄中队负责其中3个责任区的交通安全管理。按照“五定”原则(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任务),老庞和小张每天都要巡查责任区,排查隐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我们不仅要管路上的车,还要管路上的人。”老庞说。村里的老人多,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骑行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庞和小张没少下功夫。他们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甚至在村口的小卖部门口设立了“交通安全宣传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交通法规。
“刚开始,村民们觉得我们多管闲事,后来看到事故少了,大家才慢慢理解。”老庞笑着说。2024年,这条村道实现了“零亡人事故”,村民们也开始主动配合交警的工作,甚至有人自发组织起了“交通安全志愿者小队”。
“智慧交警”的科技赋能
除了人力巡查,江阴交警还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在周庄中队的指挥室里,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辖区内的交通状况。这是江阴市“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平台”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交通违法行为,并及时预警。
“以前我们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老庞指着屏幕上的一个红点说,“你看,这辆工程车超速了,系统已经自动报警,我们马上就能拦截。”2024年,江阴市推动669辆工程运输车安装了主动安全辅助刹车系统,这套系统能在车辆接近行人或障碍物时自动刹停,有效避免了因盲区或超速引发的事故。“科技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但最终还是要靠人。”老庞说。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调整巡查路线和重点管控区域,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及时整改。
“路畅民安”的背后
2024年,江阴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和亡人数实现了“双下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像老庞这样的基层交警的默默付出。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道路,用科技守护每一段旅程,用责任和担当铺就了一条“平安之路”。
“路畅民安,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每一个交警的使命。”老庞说。站在村道的尽头,他望着远处渐渐升起的太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条曾经的事故“黑点”,如今已成为村民们口中的“平安路”。
小城大爱,江阴交警用保障平安出行的一个个实际举措、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路畅民安”的新画卷。而这幅画卷的每一笔,都写满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