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定位2025年为“冲刺决胜年”,强调“稳”字为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为全市干部干事创业又鼓了一把劲,也为各地各单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月11日,扬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贯彻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2025年全市政法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会上,印发《全市政法系统“三聚三提 护航决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市政法系统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要求,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冲刺决胜年”的具体举措。该行动方案聚焦党管政法、聚焦服务发展、聚焦政法为民,持续提升政法队伍的忠诚度、政法工作的贡献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基石。长期以来,扬州政法系统始终坚持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积极构建重大风险感知防控体系,全市群众安全感达99.19%,创历史新高。
《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聚焦安全稳定这一根本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将深入推进维护稳定责任制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不断提升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工作效能。将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五大警务”建设,深化重大风险感知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公安机关“主战主防”效能。将建成公安大数据赋能中心,织密织牢智慧感知网,强化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提高社会治安震慑力、控制力,不断完善立体化智慧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提供优质的法治保障
长期以来,扬州政法系统始终坚持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优解”。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扬州建设整体规划,细化制定《扬州市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2024—2026年)》,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更具刚性,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让“法治红利”看得到、摸得着。 《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聚焦服务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立足主责主业,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政法机关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将在知识产权、商事金融、企业破产等审判上持续发力,切实维护平等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司法环境。将持续组织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清理,严格规范异地办案协作,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将持续创新“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找到与企业特点相匹配的发展方式。将调整完善涉企免罚、轻罚、减罚“三张清单”,健全完善市设行政执法事项裁量权基准,探索建立强制措施或重大行政处罚经济影响评估机制,不断细化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机制,持续规范执法司法具体措施和相关行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各地守正创新下拔节生长、在探索实践中枝繁叶茂。2024年扬州政法系统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地方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工作特点的新路径。全市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矛调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均已建成并投入实体化运行,化解矛盾纠纷32139件。
《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持续探索“枫桥经验”扬州新实践,加强部门调解力量资源整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将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政法派出机构、窗口单位标准化建设。将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管理评价等工作制度,切实夯实政法工作的基层基础。将推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合推进江苏调解学院建设,加强调解员能力建设,统筹用好“三官一律”、退休干警、志愿者等力量。
着力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与魂。长期以来,扬州政法系统坚持政治铸魂、实战提能、廉洁强基、担当立本,持续推动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深入推进新时代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市县两级政法机关开展同堂培训126期;组织全市政法系统32名年轻干警完成为期一年的跨部门、跨领域挂职锻炼;举行全市政法英模事迹报告会,持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方案》提出:2025年全市政法系统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省委实施细则,实施覆盖全员的政治轮训,持续筑牢政治忠诚、强化政治担当。将进一步创新落实市委巡察与政治督察协作机制,联动推进政法机关政治监督。将深化“教学研练战”模式,加强政法人才引进、选育工作,持续优化领军人才、复合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将继续邀请第三方力量深入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不断优化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