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河畔竞风流,审执调和岁月稠。步履铿锵查证据,胸怀坦荡度春秋。匆匆背影芳华远,眷眷真情壮志遒。守护公平担重任,人民满意是追求。”这首名为《写给润州法院法官》的诗,将一代代法院人的初心与信仰浓缩其间,也是镇江市润州区法院数年来诗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缩影。
自2013年“法苑诗社”成立以来,润州区法院坚持将诗词文化融入主责主业,以丰富法院文化、凝聚司法动力为主线,积极开展培训、采风、创作等系列诗教活动,营造催人奋进的法院文化氛围。
以诗为脉,共塑城市风骨
坐落于美丽的金山塔影湖畔的润州区法院,便滋润在这浓厚的中华传统诗词文化氛围中。
2013年,在全市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乡)”活动之际,该院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积极投入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成立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党组副书记具体抓诗教推进工作;吸纳院内诗词爱好者成立法苑诗社,与朱方诗社联合举办诗词培训;组织诗社成员前往米芾书法公园采风,举办中华诗词诵读会、法苑诗词论坛……
一时间,全院掀起了一场读诗、学诗、写诗、赏诗、吟诗的热潮,不仅丰富了干警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该院文化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全市诗词文化的繁荣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2014年,法苑诗社80首原创诗词编印成《润州法官诗汇》,该院先后被授予“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与大局合拍,与发展同频。2022年,镇江市开展“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该院以一荣俱荣的大局观再次投身创建工作。
由法苑诗社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既有对镇江山水的描绘,也有对镇江英模的歌咏、对镇江发展的记录。一联一语尽展城市风骨,呈现出法苑诗社在文化兴盛、风骨独特的现代化新镇江的建设进程中蓬勃发展的盛景。近三年,诗社成员累计创作诗词作品达2000余首,在各类诗刊、平台发表约1000余首,部分诗词入选《镇江诗联集》《江海诗词双年选》等诗集诗刊。
以诗铸魂,传播司法清风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民族符号,对提升法院干警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基于此,润州区法院法苑诗社自创建以来,便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和法院文化、队伍建设工作相融合,诗词中的“法”元素随处可见。
一首首朴实而细腻的诗篇,勾勒出基层法院的工作常态,诉说着法院人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拼成了一幅润州法院人公正司法、廉洁司法的群像。
“把诗词创作融进法官业务和法院的中心工作,是法苑诗社最鲜明的特点。”诗社骨干成员左朝芹表示,为激励法院干警对法律的尊崇和职业的坚守,诗社常常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鲜活素材,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通过开展系列采风活动,涵养法院干警浩然正气。
“这些活动既调节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让干警们在办案时更加注重优秀文化理念和价值的传导。”该院党组副书记、法苑诗社负责人杨可表示,近年来,干警们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充分给予当事人人文关怀和情感认同,使司法审判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以诗为媒,共享诗词之美
“一手持天平,一手握利剑,为追求公平正义,矢志不渝。这,就是人民法官。虽栉风沐雨,必稇载而归……”这是法官助理吕田丹创作的现代诗《法官梦,我的梦》。
在女法官国际日之际,有很多像吕田丹一样的一线干警也参加到了诗社组织开展的“诗与法官”云上朗诵活动中,他们以现代诗为载体,将女法官的风采悉心呈现。
为推广诗词文化,让诗词在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中起到独特的作用,诗社策划开展的系列活动、取得的各项建设成果不仅惠及诗社成员,还广泛覆盖全院干警以及社会公众。
在院内启园、和润家风馆等文化阵地,诗社用含有法润德安、公平正义、清正廉洁等内容的诗词元素装点诗廊、诗墙,让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并将诗词文化进一步延伸至审判工作中,利用倡导孝道、夫妻和睦、邻里关系等经典诗句,宣扬传统美德,劝导当事人互谅互让。每年,这些被诗意充盈的法院文化阵地都会吸引不少当事人以及全国各地、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
近几年,随着诗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干警喜欢上诗词文化,诗社队伍也在不断更新壮大,目前诗社骨干成员已有20余人,其中,2名成员还被润州区诗协聘请为“润州区中华诗教基地”指导老师,多次到所在辖区的中小学开展国学文化讲座,将诗词文化的种子撒播到更广阔的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