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审判执行中心工作,着力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夯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示范档案室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的真实记录,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工作繁琐且细致,如何从顶层设计角度科学谋划,搭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夯实落脚点强建设。盐城市中级法院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和法院档案工作实际需求设计、建设档案库房,并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六分开”要求,为档案工作安全有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抓实着力点明责任。编制档案管理网络人员图,由分管院长、办公室主任、专职档案员与庭室内勤共同组成机构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队伍。把握关键点优制度。先后制定《档案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涉密档案解密暂行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工作在制度约束下规范运行。
“为能够更好地服务审判、服务群众,除做好基础建设外,我们还在资源信息化、服务便民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盐城市中级法院办公室副主任吴月月介绍道。
盐城市中级法院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全院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配齐配足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和安全保障系统。探索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执行档案“一键归档”、档案查询24小时服务等工作,对档案借阅实行纸质审批和线上审批相结合,为案件质量评查、当事人申诉复查、涉诉信访的及时处理等提供便捷服务和可靠依据。
2023年初,盐城市中级法院档案室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示范档案室”,这是系获评“省档案工作五星级”以来,盐城市中级法院档案工作获得的又一项省级最高等次表彰。
守正创新
推动档案工作“聚能提级”
近年来,盐城法院年均收案13万余件,仅盐城中院每年就要归档1.2万册左右卷宗。如何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质效,实现以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审判工作现代化?
盐城市中级法院先行先试,于去年7月制定《关于推行诉讼档案归档“包干制”的实施方案》,由固定档案员挂钩负责固定业务庭室归档卷宗的督促、检查工作,自卷宗催归至影像化卷宗质量核验的全流程均由该名档案员负责到底,全面压实主体责任。
提标准、优流程,举措环环相扣。继归档“包干制”后,盐城市中级法院紧盯档案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点,制定出台《盐城法院卷宗立卷规范要素式指引》,对诉讼材料立卷归档过程中涉及的归档移交表、目录、卷内材料等5大项45个要素逐一列明,详细解读每个要素的规范标准和注意事项。
实践中,审判庭书记员需对照指引中的要素规范标准对诉讼材料进行整理,而后由案件承办人检查核对,归档时由档案员再次逐项检查,确保工作过程严谨规范。
“一系列新举措,通过严把接收关、质量关,实现诉讼档案‘本本标准、卷卷规范’,工作质量、效率以及档案归档的及时性大幅提升。”从事档案工作二十余年的盐城市中级法院档案员罗云云说道。
为实现从“单兵提速”到“全面提效”,除在该院内部对全体书记员开展档案工作培训外,盐城市中级法院还选派业务能手,赴基层法院就档案管理工作新举措、新探索开展培训交流,推动两级法院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活化利用
让尘封的档案永不褪色
“1958年2月22日,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蔡云旗死刑!”
在盐城市第四届“党课开讲啦”微党课大赛现场,盐城市中级法院党员干警声情并茂、寓教于演,重现了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主犯之一蔡云旗解放后被抓获,由盐城市中级法院公正判决的场景。该部微党课作品《红色档案映照法治初心》获评全市一等奖。
岁月无声,青史有痕。1942年,盐阜区高等法院在抗日救国的烽火硝烟中诞生。近年来,盐城法院深入挖掘盐阜大地铭刻红色司法印记的“烈士案”“经典案”,通过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盐城市中级法院编写《盐城法院诉讼档案里的红色记忆》,尘封的历史跃然纸上。全市法院以舞台剧、演讲等各种形式编创微党课作品,以及拍摄“我们的红色记忆”系列短视频,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动”起来。
滨海法院从档案中发掘烈士革命史迹,为党史补白、烈士正名、遗属寻亲,并打造沉浸式党建新阵地,获评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相关经验在全国法院推广。
尘封的司法档案里有党的奋斗故事,也篆刻着法院人的司法担当与初心传承。
2022年,在建院80周年之际,盐城市中级法院制作建院80周年展陈和院史专题片,一本本老卷宗、一张张老照片、一幕幕带有时代烙印的影像,让干警们详细了解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各个历史时期的成长变迁、发展历程。去年9月,盐城市中级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我们的奋进足迹”专栏,集体一等功、父子两代的法院情、水乡法庭的大作为……一个个从老档案中挖掘出的司法故事,记录着盐城法院人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求。
丰富的档案资源成为生动教材,新时代的盐城法院干警们沿着红色足迹,追寻法治之光,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