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尤莉
“瞧瞧,你们小夫妻俩,电锅就这么通着电啊,万一干烧短路了咋整!”1月28日中午,束凤小敲开一户出租房屋的门,一眼就发现了安全隐患,她笑着一边“责备”,一边忙着把开关断了。小刘夫妻俩相视一笑挠了挠头:“束大姐,不好意思,下次一定注意!”
“这不过年了嘛,我跟派出所的杨警官来看看你们,顺便检查一下用火用电安全。”束凤小身着藏蓝色的服装,背后“界牌义警”标识显得特别显眼。
束凤小今年63岁,是丹阳市界牌镇南大街211号群租房的房东。她管理着22间出租房屋,因居住环境整洁安全、防范隐患措施到位,总是供不应求,因而被大家赞为“安全屋”。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界牌义警队队员。
界牌义警队,成立于2024年7月,目前已有队员66人,年龄层次横跨18岁到63岁。他们中有企业主,有退休职工,还有社区网格员……职业不尽相同,但因掌握“乡音”、熟悉“乡亲”、明晰“乡俗”,又有着一副热心公益的好心肠,在丹阳市公安局界牌派出所的组织动员下,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派出所群防群治的“好帮手”。
“我们这有中小企业2300余家,全镇外来务工人员5.1万余人,占实有人口的72%。登记在册的群租房有471户,占镇江地区群租房总数的57%。”界牌派出所副所长周华东介绍说。
如此多的外来人口和群租房数量,仅凭派出所有限的警力开展日常管理难免捉襟见肘。而束凤小这样的“好帮手”则为公安机关减轻了不少压力。
安徽、贵州、云南……束凤小的租客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却无一例外地处成了家人一般。
“我每天可充实了,家里住着几十人,经常过来跟他们唠唠家常。过年了,有七八户不回家,我都跟他们说好了,今天和我一起吃年夜饭!”束凤小热情地告诉记者。她说,最长的在她这里已经住了12个年头,有个安徽定远的小姑娘去年一年内父母先后病故,她就免去了小姑娘两个月的房租。
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派出所需要力量支援,“界牌义警队”的微信群聊中总会一呼百应。
“参与义警工作后,我了解了防范电诈、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知识,消防知识嘛,本来就懂些。”束凤小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派出所民警太忙了,由我们来把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就有更多的人知道,挺好的!这不,前几天老宋队长还带着我们和民警一起到附近的几家企业组织演习呢!”
束凤小口中的老宋名叫宋瑞金,是界牌义警队的副队长,今年53岁。1月19日,老宋在界牌派出所社区民警杨俊的带领下,组织义警队员一起,来到镇上的两家企业,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得到企业主、员工的一致肯定。
“‘界牌义警队’仍有新鲜血液在源源不断加入,我们会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持续开展各项培训,不断增强义警队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警民协力让界牌的所有‘家人们’住得幸福、安心。”界牌派出所教导员陆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