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次“生命连线” 救下了年轻的他_江苏法治报_2025年01月27日A02
日期:01-27
1月3日傍晚,临近春节的黄昏时分,江阴市公安局滨江派出所内一片忙碌景象。记者正在这里进行基层警务工作的跟踪采访,亲身感受民警们忙碌的工作节奏。突然,指挥室内的报警铃声打破了原本的氛围,紧张的气息瞬间弥漫在每一寸空间。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万分的声音:“警察同志,快救救我侄儿!”报警人远在外地,却收到了在江阴务工的侄儿发来的诀别短信,家人此时都联系不上他,情况危急。
警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滨江派出所在市局110的统一调度下,迅速展开研判、搜寻和救援行动。经查询,“失联”男子是年仅30岁的阿林(化名)。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灰意冷想要放弃生命?此刻必须争分夺秒找到他,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接警民警高玎迅速赶往阿林的租住地,记者紧跟其后,一同前行。由于流动人口在派出所都有备案,他们很快找到了阿林的住处。然而,当警力抵达时,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敲门无人应答,手电照进窗户也未能发现阿林的踪迹。民警们又立即联系阿林的工作单位,但同样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时间紧迫,滨江派出所指挥室内的一部电话成了唯一的希望。民警陈楠和同事们不停地拨打阿林的手机,起初能拨通却无人接听。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继续拨打。记者站在一旁,看着陈楠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每一次拨打都带着紧张与期待。终于,在拨打了十多个电话后,电话那头传来了阿林的声音。他的声音低落、昏沉,不愿多说话,只说要轻生。
陈楠和同事一边在电话中宽慰阿林,防止他做出冲动之举,一边试图弄清楚他的位置,与阿林进行着“生命连线”。从18时24分接到报警开始,到成功找到阿林,他们总共打了42通电话,其中最长的通话达22分钟。在一次次的通话中,阿林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民警也产生了信任感。
在科技警务的赋能支撑下,警方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大致确定了阿林的位置。然而,要在复杂地形中精准找到他并不容易。教导员冯钢果断决定出动无人机开展全地形搜索。
在20时03分,一组搜寻警力终于在辖区某大桥西侧听到了河边有打电话的声音。他们循声下到河边桥洞,发现了神志不清的阿林。在警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阿林有惊无险地获救,并被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清醒后的阿林心情逐渐平复,在民警的劝慰下,他对自己的冲动行为懊悔不已:“迷迷糊糊中,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仿佛在告诉我,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我,谢谢你们。”经过民警的耐心开导,阿林最终解开了心结并表示会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从警情接报到全力搜寻,再到最终成功挽救阿林的生命,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民警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坚守。这42次“生命连线”,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民警们用耐心与责任编织起的生命守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