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整治和消除各类冬季安全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冬季行动”,苏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广大民警辅警用坚守奉献换来辖区群众的平安喜乐。他们中,有的用智慧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有的加强检查拧紧岁末“安全阀”,有的则用放不下的责任心解开群众的“烦心事”。
“数据达人”的“三十六计”
“盯住这3个人!”近日凌晨,科技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中队长杨万清还在屏幕前紧盯着辖区各重点区域的情况,三名男子鬼鬼祟祟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杨万清立刻指挥调度他的“智慧中枢”,一边通过“智慧街面巡防系统”一键点调附近警力,一边通过科技助力进行视频回溯接力。从发现异常到包围圈锁定,不到5分钟,巡逻队员就一举抓获3名实施盗窃的嫌疑人,避免了群众财产损失。
“冬季行动”以来,杨万清依托分局自主研发的“数字派出所”平台内“数引巡防”智能模块,提前部署,碰撞警情、视频等数据,制作“红橙蓝”三色发案预警热力模型,根据紧急程度对重点时段、重点小区、重点路段分配不同巡防力量,用“大数据”织起一张看不见的“网”。一旦出现异常,杨万清便能迅速反应,并调度附近警力,及时处置。
提到杨万清,人送称号“营长”,因为他20余年的军营经验,更因为他对工作“钻”得深,脑子又活,紧跟“数智公安”的步伐更新自己的各种技能。面对各种疑难,他都有自己的“三十六计”。
面对日新月异的软件技术,48岁的杨万清始终保持学习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这本服务实战的“兵法”学得越发扎实。怎么科学布警,怎么分析发案规律,怎么提升辖区治安,结合十余年的从警实战,杨万清逐步摸索出一套“人在干、网在看、数在转、云在算”的作战模式,在日常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等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着丰富带兵经验的“杨营长”从关键少数入手,以巡防比武为抓手,以工作实绩为标准,选拔出一批优秀辅警骨干,带领一个个作战单元“技术提升”。
杨万清既注重发挥“人”的作用,也强调数智赋能动态巡防,近期,通过他对“数字派出所”平台的熟练应用,从车辆、人员、警力多维度入手,成功阻拦了一件在派件途中的被骗金条。“冬季行动”以来,辖区盗抢骗类警情同比下降8.1%,帮助群众挽损160余万元。
字典里没有“服老”的消防民警
不久前,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派出所民警陶永根根据冬季特点,加强对企业的消防检查,发现在一家企业厂房内隔出了一层用作厨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即联合消防大队对该企业进行了整改。事后,陶永根几次上门跟进整改进度,直至隐患被彻底消除。
自2010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队伍,陶永根一直扎根基层派出所。不久前,他从治安管理岗位调到了消防管理岗位。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这位年过半百的民警却坚决不“服老”,靠着刻苦钻研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消防管理的新领域积极探索。
“冬季行动”开展以来,陶永根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还根据企业类型进行分组,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提醒。针对化工企业,提醒企业要注意冬季气温变化对化工原材料储存和生产过程的影响;针对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型单位,提醒要注意冬季促销活动期间人流量大带来的消防安全隐患;针对辖区学校,提醒注意冬季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
冬季行动以来,陶永根已对辖区重点企业、学校等地开展动态监督检查259次,发现隐患30余处,均已落实整改。
退而不休的调解“老娘舅”
冬夜的天很黑,但枫桥街道矛调中心“曹奇志非警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仍然灯火通明。历经4个多小时的调解,一起因厂址搬迁引发的劳资纠纷被妥善化解。此前,枫桥派出所对辖区企业单位和重点建设工程开展走访,了解到一家企业厂区计划搬迁,但有些员工不愿意搬迁至新地址,就离职补偿存在分歧,多次协商不成,矛盾可能要升级。
接到流转来的这起纠纷,工作室负责人曹奇志带着徒弟、枫桥派出所“00”后民警李中寒将双方当事人请到工作室,联合人社、律师等部门力量,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为双方分析利弊、举例引导、释法解惑。最终员工和企业负责人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顺利签订离职协议。这也是2024年12月以来,师徒俩牵头成功调解的第3起疑难矛盾纠纷。
2024年4月,民警曹奇志光荣退休。但人退休了、心放不下,还是主动请缨回到矛调中心的调解岗位上,还带起了徒弟。
说起师父,徒弟李中寒竖起大拇指:“邻里矛盾、家庭纠纷、赡养问题、劳资关系等等各类疑难纠纷,只要到了他手里,总能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几十年的工作沉淀,曹奇志总结了耐心倾听、诚心沟通、细心观察、公心评判、暖心帮扶“五心”调解工作法,还在2023年9月,成立了以曹奇志名字命名的非警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纠纷,联动人社、司法、信访、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合开展化解处置。
李中寒在曹奇志毫无保留的教导传授下,学到了师父的“五心”工作法,全心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冬季行动以来,已成功组织调解纠纷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