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汪建 王晨炜
成功侦办4起公安部挂牌督办、4起全国集群战役等一批重大案件,快速妥处各类突发事件245起,及时找回走失人员25名、平均用时缩短2小时……这是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云协同”作战平台运行以来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2024年以来,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勇探新路、破解难题,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战略,以大数据实战赋能云中心为牵引,研发使用“云协同”作战平台,积极推动资源整合、手段聚合、职能嵌合、机制融合,有效破解各自为战、平台独立、数据共享、快速响应、一体作战等“五大难题”,提升了新质战斗力。
一贯到底 云端作战
“出发前就已经初步掌握了现场情况,其他各警种实时提供数据支持,如果有需要还能一键提交协战申请,‘云协同’运行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效率更高、干劲更足了。”这是邗江分局全体民警的共同感受。
民警们口中的“云协同”,是邗江分局积极探索“数智”赋能新路径,以实战要素全面集成、实战中心全部上云、实战赋能全时响应“三全”为标准搭建的云协同作战体系,形成了云网合成“一贯到底”的良好格局。平台将分局建成的合成侦查中心、基础管控中心、执法办案中心等有效整合,解决了各中心空间分割、数据隔阂、单打独斗的情况,实现了1+1>2的效果。
据了解,“云协同”作战平台根据数智赋能需求,形成邗江装备云智管、数智云研判、赋能云协同等实战赋能“六朵云”,平台分为实战指导、研判发布、质态监督、赋能支撑等栏目和协同发布、协同反馈模块,使实战要素全面集成、实时汇聚、一屏展示。平台构建了以情指中心为龙头,以合成侦查、基础管控、执法办案等中心为主体,以各警种部门和派出所为依托的“1+5+N”大数据实战赋能云协同体系,通过协同指令牵引,将侦查、研判、执法等云端合成、无缝衔接,突破中心物理限制,提升云端化学反应。平台还可以及时发出协战需求、汇报工作进展、会商问题解决,全警可在处警处突、侦查办案等状态下提交协战申请,在各大中心的大屏上实时显示、语音提醒、快速响应,解决了移动状态下赋能难题。
一呼百应 攥指成拳
“如此模糊的线索,你们还能这么快找到人,真是太厉害了!”2024年12月10日,市民陈某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当日下午,邗江分局情指中心接到陈某求助,称朋友马某因生活琐事欲轻生,下落不明。邗江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合成侦查中心立即开展协同作战,最终协助辖区瓜州派出所在长江边将马某安全找回。
这是“云协同”聚焦“四景”,加强多警联动,全面提升警务效能的一次生动实践。
邗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在应急处突场景中发挥警种协同优势,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统筹铁骑队、警务站、巡特警、派出所等力量,整合无人机、车载图传、5G对讲等装备,充分发挥巡处一体、交巡融合作用,第一时间调度就近警力先期处置,各大中心研判分析,同步将结果推送情指中心和前方处突负责人,真正做到“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在案件侦办场景中发挥专业手段优势,以合成侦查中心为重点,发挥专业力量对个案、串案、团伙作案等,依托云协同机制形成下发指令、上提需求、上下联动的双向模式。在走失查找场景中发挥数据汇聚优势,对走失人员等数据在“云协同”作战平台实时显示、警种共享。数据显示,“云协同”投入实战后,人员走失找回时间比以往平均缩短2小时。
一体运转 环环相扣
“云协同”作战平台投入实战后,如何保证其高质高效运转是关键。为此,邗江分局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健全能力培训机制、闭环运转机制、质态监管机制、值班备勤机制、总结复盘机制等“五制”,确保云协同作战走深走实。
据了解,邗江分局由情指中心牵头,以各大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为重点,组建小教员队伍,开展云协同专项培训,确保能够熟悉平台、熟练操作。依托“云协同”作战平台,构建发布指令、及时响应、联动处置、按时反馈的运转体系,细化量化协同作战11个步骤,形成1分钟签收处置、半小时报告结果的协同快处制度,对每起协同处置的案件、警情等在平台内形成闭环。
在质态监管方面搭建自动监督模型,对每个协同中心、派出所的响应速度、赋能质量、协同次数等自动统计、分色标注、可视展示,便于监督提醒。设置通报自动生成功能,对协同作战情况一键成表,围绕签收、响应、处置等情况分析研判、改进工作、提升质态。
分局还建立值班局领导总负责,各大中心值班领导、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指挥长参与的云协同作战机制,做到一体化、全天候运转,遇到重大案事件或敏感警情,值班局领导及时组织指挥、协调多方力量、加强督促指导,确保云协同各块链条、各个环节有序运转。实行日过堂、周通报、月研判机制,对通过云协同侦办的重大案件、处置的重要警情等,组织相关中心和派出所开展总结复盘,及时发现问题、弥补短板,实现“打一仗、进一步”。截至目前,已对“云协同”作战平台运行的9处问题进行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