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
“我都以为没希望了,没想到还能拿到这笔钱。”七十多万的债务“失而复得”,王某激动不已。盐城某服饰公司原本是一家远近闻名的服装厂,因经营不善,业绩日渐下滑,走到了破产的边缘,最终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看着企业现状,包括王某在内的几名债权人心灰意冷,都以为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受理这起案件后,我与几名债权人沟通,发现他们虽然申报了债权,但情绪都很低落,对债务兑现感到十分悲观。
原来,几名债权人都是通过熟人借款给企业的,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他们大几十万的债务也没了着落,这对他们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击。
债权人看不到希望,企业前景渺茫,面对这样的困局,我有一种想使劲却找不到着力点的无力感。于是,我决定从头理清企业发展脉络,找到突破口。
我一遍遍翻阅着卷宗,与法官助理一起实地查看企业经营状况,摸清了企业的债务情况。我发现这家服装厂是本地的老牌企业,口碑也不错,负责人很有责任心,只是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行业格局不断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渐渐有些跟不上节奏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冲击,生意也每况愈下。
“宋法官,我也不想破产,可是你也看到了,我们公司经营有困难啊。”公司负责人一脸愁云惨淡。面对债务和经营状况压力,他辗转多地试图再拉点生意,可总碰一鼻子灰。
我琢磨着负责人的话,想着现在的市场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很多投资者习惯通过互联网寻找机会,只靠着公司负责人出去拉生意,费时费力不说,收效也不明显。这时,我想到了盐都区破产案件府院联动平台。
这个平台是党委政府和法院联动机制的重要成果,用于推广破产企业资产、提升资产曝光度和处置效率。
我及时反馈了服饰公司的情况,很快,区政府就在平台上发布了企业的经营范围、资产现状、债务情况等信息,还重点列出了可能会吸引到投资人的资产。没多久,原本萧条的厂房逐渐又响起电话铃声,带来了投资的讯息和重生的希望。
“做生意最讲诚信二字,这家企业在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们也愿意信赖。”新的投资点燃了债权人的信心,我趁热打铁再次组织债权人会议,向债权人说明企业现况。
在我不遗余力的分析和耐心解释推动下,债权人接受了重整方案,投下了赞成票。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都区法院)